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8年第15期
编号:13287204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C肽(CP)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验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的血糖(2 hPG)、CP、HbA1c水平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分析HbA1c与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的FPG(10.79±3.23)mmol/L、2 hPG(13.76±3.42)mmol/L及HbA1c(11.95±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0.59)mmol/L、(3.69±0.29)mmol/L和(5.03±0.47)%(P<0.05),CP水平(0.89±0.0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0.66)μg/L(P<0.05);HbA1c与CP呈负相关关系(r=-6.653,P=0.041),与FPG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37)。 结论 CP与HbA1c联合检验可为可为医师诊断DM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 CP;HbA1c;糖尿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051-02

    糖尿病属临床高发慢性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症状,极易诱发各类慢性并发症,甚至进展为肾损害等重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直观反映糖尿病(DM)患者体检前后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为医师评价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提供有力参照,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因此HbA1c在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为了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DM病例鉴别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文就血清C肽(CP)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展开了下述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DM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于次日行静脉血检,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3~78岁,平均(63.43±4.26)岁。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28名、女性20名,年龄52~77岁,平均(63.27±4.51)岁。全部受检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提出的DM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药物过敏;③DM急性并发症;④高血压;⑤感染与应激病例;⑥合并肾脏严重功能障碍;⑦血液病;⑧恶性肿瘤;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情况下患者饮用200 mL溶有50 g葡萄糖粉的温水,5 min内饮完,自服用时开始计时,服用1 h后静脉采血1 mL,血糖值超过7.8 mmol/L即判定为阳性,继续行75 g糖耐量试验筛查[2]。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方法如下:前1 d晚餐后禁食,12 h后静脉抽血1 mL,测定空腹血糖(FPG),将75 g葡萄糖粉融入300 mL温水内,5 min内饮完,分别于服糖后1、2、3 h,静脉采血1 mL,检测血糖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FPG<5.6 mmol/L,服糖后1 h血糖<10.3 mmol/L,服糖后2 h血糖<8.6 mmol/L,服糖后3 h血糖<6.7 mmol/L,上述任意时间点的血糖值超出正常值则判定为糖耐量异常,任意两个时间点超出正常值或任意时间点血糖值或≥11.1 mmol/L则判定为糖尿病[2]。

    1.3 方法

    1.3.1 檢测材料 D-10检测仪及配套试剂源于BIO-RAD公司;7180型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源于日立公司;ALLEGRA X-15R型血液离心机源于美国BECKMAN公司;恒温CO2培养箱源自美国Forma公司。

    1.3.2 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静脉血检,采血3~5 mL,检测患者FPG、餐后2 h的血糖(2 hPG)、CP、HbA1c,采用D-10检测患者HbA1C水平,采用7180生化分析仪检测CP、FPG、2hPG水平,FPG水平>6.1 mmol/L者行口服葡萄糖耐糖量实验测试。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FPG、2 hPG、CP及HbA1c水平。②分析HbA1c评分与上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FPG、2 hPG、CP及HbA1c水平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PG、2 hPG、CP及HbA1c水平对比

    观察组FPG、2 hPG、CP及HbA1c水平依次为(10.79±3.23)mmol/L、(13.76±3.42)mmol/L、(0.89±0.08)μg/L、(11.95±2.36)%,对照组FPG、2 hPG、CP及HbA1c水平依次为(3.12±0.59)mmol/L、(3.69±0.29)mmol/L、(1.42±0.66)μg/L、(5.03±0.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84、20.327、5.523、19.924,P=0.000、0.000、0.000、 0.000)。

    2.2 HbA1c与CP和FPG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CP呈负相关关系(r=-6.653,P=0.041),与FPG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37),与2 hP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867)。, 百拇医药(于澜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