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8年第16期
编号:13283565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itis,D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按照检查结果划分为3组,包括A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BDR)、B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C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选择结果中具有可比性的132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A组44例、B组45例、C组4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为患者提供连续72 h血糖监测,评估3组患者MBG(平均血糖水平)、SDBG(血糖标准差)、M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结果 B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指标值均高于A组与C组(F=17.060、10.470、31.370、12.530,P<0.05)。而A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指标值均高于C组(P<0.05)。结论 血糖波动与DR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为充分预防DR发生,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稳定基础上重视血糖波动情况。

    [关键词] 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87.2;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79-02

    DR是眼底改变的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表现,属糖尿病并发症类型,根据检查结果以是否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其划分为2种,包括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1]。导致DR发生原因是因糖尿病发生后,机体胰岛素代谢水平异常,糖尿病状态会影响患者眼组织、血管微循环改变,会逐渐导致眼营养状态异常,破坏视功能[2]。微血管介于微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负责组织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血液成分改变,长期如此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直接损伤正常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正常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渗漏。DR发生后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肾功能衰竭[3]。DR主要症状为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该文选择该院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接收的1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3组,A组44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为(61.2±6.2)岁;病程时间在2~10年,平均为(5.9±1.0)年。B组45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在42~80岁,平均为(62.0±6.1)岁;病程时间在2~10年,平均为(6.4±0.9)年。C组43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在41~79岁,平均为(61.7±5.9)岁;病程时间在2~10年,平均为(6.9±0.8)年。3组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4];研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

    排除标准:需排除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患者;排除合并糖尿病酮症患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2 方法

    采用雷兰血糖监测系统为患者提供24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连续3 d,血糖监测期间每天输入4次指血值校正,得出MBG、SDBG:24 h取288个监测值,取平均值;24 h内选择受试者波动幅度大于1SDBG的血糖波动,计算波动最高值与最低值,取平均值,得出日内MAGE[5]。了解患者24 h内血糖值最大与最小之间的差值,得出LAGE。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估3组血糖波动程度。B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指标值均高于A组与C组(P<0.05)。而A组患者各项指标值均高于C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DM)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特征為高血糖状态,患病后需终身用药控制血糖水平,随着病程逐步发展,部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出现并发症风险较大,发展至后期可能导致糖尿病足与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患者生活质量下降[6]。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DM的特异性并发症之一,多发部位以眼部、肾脏等为主,文章研究对象均为DR患者,DR发病机制复杂,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因素,而如何预防与早期干预DR并发症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7]。

    该文结果表明B组患者MBG、SDBG、MAGE、LAGE最大幅度指标值均高于A组与C组(P<0.05)。而A组患者各项指标值均高于C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目前临床针对血糖波动如何影响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暂无明确概念,但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机制可能是重要原因,其中机体血糖波动对DR影响较大;有学者发表观点称一定程度上的血糖波动可能会加速DR发生发展,如血糖大幅度波动后可促进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速度[8]。

    综上所述,血糖波动与DR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王程琳.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68-1869.

    [2] 王月欣,陈松,段红涛,等.不同病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3):231-235.

    [3] 刘红燕,王巧荣.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8、骨桥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51-4852.

    [4] 生侠,谢青,刘彩霞,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2):133-136.

    [5] 谷君,邓文娟,左丽娟,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Fractalkine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86-89.

    [6] 卢彦,严励,于强,等.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后的新发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7):807-812.

    [7] 李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4):329-333.

    [8] 金春花,李连喜,李梅芳,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493-497.

    (收稿日期:2018-06-15), http://www.100md.com(浦丹凤 卜瑞芳 王霞娟 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