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8年第24期
编号:13331958
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8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研究组(40例),一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稳定;研究组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波动性,给予两組患者常规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关键词] 波动性血糖;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020-02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看,其重要标志是高血糖,其极易促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现阶段,越俩越多的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证实[2],可能有共同发病基础存在于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间。依据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的病理作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慢性波动性高血糖,另一种类型为慢性持续性高血糖[3]。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4],如果患者有波动性高血糖,那么其就极易发生微血管并发症。该研究探讨了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将无法有效配合研究等患者排除在外。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8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研究组(40例),一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6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1±10.23)岁;体质指数(BMI)在21~29之间,平均BMI为(25.80±3.11);高血压病史在11~23年之间,平均高血压病史为(17.84±5.6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6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15±10.41)岁;体质指数(BMI)在20~29之间,平均BMI为(24.56±3.15);高血压病史在10~23年之间,平均高血压病史为(16.85±5.6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浓度为9.6~10.0 mmol/L,高血糖具有较小的波动性;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在4.6~12.4 mmol/L之间,高血糖具有较大波动性,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波动属于一种生命现象,血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比身体健康人员大,发生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为低血糖在不恰当的治疗下发生,餐后高血糖得到了合理控制[6]。大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会在餐后高血糖的作用下加大[7]。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8],促进餐后血糖的有效降低能够分别降低新发高血压、任意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的34%、49%、91%。临床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障碍就是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会在各种药物的作用下提升。相关医学学者研究表明[9],低血糖的发生率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药物的作用下分别为3.3%和2.4%。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随着血糖波动性的增大而增强,随着血糖波动性的减小而减弱,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患者血管受损害程度随着血糖波动性的增大而增强,随着血糖波动性的减小而减弱,二者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患者血管受到较大损害的情况下,内皮细胞粘附的单核细胞会增加,为肾脏胶原合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速度的极大加快,最终引发心血管事件[10]。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百拇医药(徐午侠 龚菊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