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9年第14期
编号:13418888
介入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介入手术位数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后情况。结果 该次研究中,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已显著缓解患肢的不适症状,疼痛程度减轻。所有患者治疗后溃疡面愈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2例患者在小趾截除后残端愈合情况理想。30例患者治疗前踝肱比为(0.38±0.15),治疗后为(0.70±0.18)(P<0.05)。 结论 在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协助治疗的顺利进行并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保障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介入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157-02

    现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老年群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几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群体[1],并且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发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需要及时接受治疗,避免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导致截肢或死亡。随着近些年介入治疗的推广与发展,因该治疗方式具有微创与疗效确切等优势,在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开始得到大力应用,并且经临床实践与分析后发现,在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为介入治疗的开展发挥辅助作用,并促进临床疗效的整体提高。鉴此情况,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30例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收治的所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且具备介入治疗指佂;②患者阅读该次研究相关文件后自愿加入,已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②因合并精神疾病或是认知障碍无法完成该次研究者。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范围在5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58±5.17)岁;糖尿病病程范围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41±1.60)年。30例患者共有42条患肢,其中左侧与右侧分别为22例、20例,影像学检查结果:19条患肢血管狭窄,11条患肢血管闭塞。介入治疗类型:行球囊扩张支架介入术21例,单独行球囊扩张术9例。所有患者均并伴下肢发冷、麻木与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1.2 方法

    1.2.1 介入治疗 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在患者腹股沟区做局部麻醉处理。以患者术前下肢血管影像学检查情况为介入治疗依据,在患肢健侧股动脉做穿刺处理,将6F导引导管置入并注意隔开髂总动脉分叉,借助导丝的引导作用通过插管与造影,判断并明确患者的血管狭窄部位,将导管插曲后开展球囊扩张支架介入术与单独球囊扩张术治疗。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肝素化处理,术后则做好常规抗凝与抗栓工作。

    1.2.2 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前首先,首先需要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重点讲解介入治疗对抑制病情与康复的重要性,以此缓解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担忧情绪,便于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由责任护士负责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沟通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向患者讲解手术的作用、存在的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让患者了解后自行调整内心状况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

    ②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并注意日常饮食。但患者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饮食结构,例如避免使用高脂肪与含糖量高等食物,确保膳食的合理搭配,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每日严格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对血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定时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促使血糖水平趋于正常。

    ③术前准备术前患者禁饮与禁食6 h,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临床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尤其是男性患者需要刮除双下肢汗毛。由于闭塞段较长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术前予以患者导尿处理,并且在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予以静脉置管。

    1.2.3 术后护理 ①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及时予以吸氧处理,并且对患者主要体征进行监测,例如血压、呼吸与心率等,并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对胰岛素用量与膳食方案进行调整,术后由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食,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避免造影剂长时间在患者体内影响肝肾功能[2]。针对全麻的患者则术后禁食与禁饮6 h,并关注患者麻醉复苏后情况。

    ②观察患者情况术后拔除导管鞘,在压迫20 min后在穿刺点联合使用盐带与腹带进行加压与包扎。同时,为避免穿刺点出血,护理人员在术后协助患者呈平卧位,并且禁止患者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考虑到接受计入治疗的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患者很可能会不自觉屈髋与屈膝。需要护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对患者压迫位置与切口辅料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在术后严密关注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与患肢皮肤颜色,合理调整加压包扎程度避免对血供造成影响[3]。針对腹带包扎过紧导致患肢出现缺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且予以局部减压处理。针对术后耐受性差,无法良好配合制动的患者,应对患肢进行妥善固定。

    此外,在介入治疗结束后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与抗凝等处理, 并且在以上药物应用期间,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与瘀斑等出现,并叮嘱患者与家属对大小便颜色、性质等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出现皮下瘀斑与牙龈出血症状的患者,可停止抗凝治疗直至患者情况好转。, 百拇医药(张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