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413810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价值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该院进行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住院时间要求是2017年6月—2018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酐数值、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及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T增强;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b)-0097-02

    现代影像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增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对比剂是CT增强检查中必要的辅助物质[1]。其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腔道、内脏、血管等组织是成像清晰度,更好地呈现病灶部位及形态,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2]。但是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较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操作CT增强后更容易引发对比剂肾病,如何降低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了研究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该院进行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一组患者选作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11,患者年龄为45~6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7.1.8±5.9)岁。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加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选作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7:13,患者年龄为46~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9.5±6.1)岁。选定标准:①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并且病程均在5~10年。②统一使用该院引进的128排CT进行增强成像检查,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排除标准:①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甲亢者。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予以告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登记。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健康教育。检查前调整好状态,要轻松平静地做检查。告知各项注意事项,监测好血糖值,保证检查前后血糖平稳,评测肾脏的功能。建议患者多饮水有利于对比剂的排泄。②选择对比剂。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50),该造影剂为等渗性对比剂。使用时将其加入至37C注入体内,减轻粘度及对血管的刺激性。③选择血管。选择离心脏近的右肘静脉,穿此前对血管进行检查,要选择管腔大周围没有伤疤的部位。面评估,遇到突发状况及时报告主管医生。④水化。在 CT 增强检查前,要求患者饮水600~800 mL左右,饮水量根据患者情况增减,检查3 h后饮水300 mL,目的降低对比剂的副作用。⑤心理干预。检查前患者要有良好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避免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碘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数据指标,使用对比剂后患者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比剂使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

    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肾病例数/总例数×100.00%。

    对比剂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发烧、血管性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斑丘疹+发烧+血管性水肿)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该次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价值调研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肌酐数值对比

    不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数值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理后,对照组40例患者检查后24 h血肌酐数值为(153.31±57.86)μmol/L,检查后48 h血肌酐数值为(164.31±65.86)μmol/L;实验组患者检后 24 h 血肌酐数值为(122.79±35.86)μmol/L,检查后48 h血肌酐数值为(119.54±33.93)μmol/L。实验组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见表 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肾病发生率(2.50%)要远远低于对照组肾病发生率(17.50%),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远低于对照组25.00%(10/40)的发生率,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CT 增强检查在现代医学的诊疗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准确率高,操作无痛性等优点[3]。对比剂是进行CT增强检查非常重要的辅助药物,此类药物分为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临床较为常用的是非离子型对比剂,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肾脏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差,后期并发症多,长期高血糖更会引发肾功能不全,做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往往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进而引发对比剂剂肾病,血肌酐数据异常升高,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为了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必须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改进,建立完善的风险制度,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做好患者检查前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配合,对操作CT增强检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严格掌控禁忌证与适应证,把健康教育做到位,是患者能有一种轻松平静的状态做检查[5]。科学合理的使用对比剂能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准备好检查前后的各项工作。该次研究中也发现,对照组40例患者(检查后24 h)血肌酐值是(153.31±57.86)μmol/L,48 h(檢查后)血肌酐数值为(164.31±65.86)μmol/L;实验组患者检后 24 h 血肌酐数值为(122.79±35.86)μmol/L,检查后48 h血肌酐数值为(119.54±33.93)μmol/L。不同护理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在血肌酐数值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亦远远少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该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着良好的效果及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治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金影.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价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06-107.

    [2] 何彤.风险管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2):172-173.

    [3] 陈瑟燕,周琇,李楚莲.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 39(1):71-72.

    [4] 张悦.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175-176.

    [5] 卢红华.多学科联合对1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3879-3880.

    (收稿日期:2019-05-17), 百拇医药(翟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