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201
编号:13520108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评估(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201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增加治疗安全性,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给药方法;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a)-0034-02

    糖尿病是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综合征[1]。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致使机体内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目前糖尿病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但是此类治疗方式易受饮食、代谢规律的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为寻求更好的给药方式,该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2.38±6.84)岁;病程3~20年,平均(8.62±2.47)年;研究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41±6.59)岁;病程2~19年,平均(8.53±2.60)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均大于18岁,患者及家属了解该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等;②患者存在严重感染或其他代谢性疾病;③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精神性疾病;④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规格:10 mL:400 U;国药准字H10890001),注射方式选择皮下注射,按照体重计算用量,计算公式为0.5 U/(kg·d),每日餐前30 min注射,3次/d,早晨与晚上剂量为40%,中午剂量为20%。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患者皮下连续注射门冬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4 U/(kg·d),注射速度为7 IU/h,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依据血糖波动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3]: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89~6.1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为小于7.8 mmol/L。②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日使用量。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胰岛素抵抗、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等、低血糖,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n(%)]分别行t检验、χ2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糖指标

    治疗前空腹血糖:对照组为(11.57±1.23)mmol/L,研究组为(11.62±1.34)mmol/L;治疗前餐后2 h血糖:对照组为(16.28±2.41)mmol/L,研究组为(16.32±2.38)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对照组为(7.42±0.68)mmol/L,研究组为(5.84±0.52)mmol/L;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对照组为(9.38±1.27)mmol/L,研究组为(7.49±0.85)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t=0.186,P=0.426;餐后2 h血糖:t=0.080,P=0.468);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照组:空腹血糖t=20.027,P=0.000,餐后2 h血糖t=17.179,P=0.000;研究组:空腹血糖t=27.274,P=0.000,餐后2 h血糖t=23.697,P=0.000);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t=12.518,P=0.000;餐后2 h血糖:t=8.388,P=0.000)。

    2.2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量

    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对照组为(9.67±1.85)d,研究组为(5.95±1.40)d,研究组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t=10.875,P=0.000)。

    胰岛素日使用量:对照组为(43.09±5.63)U,研究组为(35.20±3.19)U,研究组的胰岛素日使用量少于对照组(t=8.270,P=0.000)。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发生胰岛素抵抗2例,消化道症状3例,低血糖症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研究组发生胰岛素抵抗1例,低血糖症状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39,P=0.044)。, 百拇医药(陈丽丽)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