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鍏抽敭璇嶏細传导,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纳入与排除标准,3方法,4观察指标,5评定标准,6统计方法,2结果,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2两组炎症因子对比,3两组临床疗效对比,3讨论
张松涛,王萍,刘晴芽,郭慧
1.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 211300;2.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13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常见类型,其作为糖尿病(diabetes,DM)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引起对称性疼痛、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尤以下肢常见,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残疾,当DPN累及心血管系统时,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随着DM发病率提高,DM患者年龄增加、病程延长,DPN患病率随之升高。相关数据调查显示,DPN在DM患者中发病率约50.00%[1]。DPN病因病机复杂,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刺激被认为是DPN的重要发病机制[2]。临床治疗DPN以控制血糖、血脂及去除病因为主,α-硫辛酸属强效强氧化剂,能明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是治疗DPN的常用药。单用α-硫辛酸治疗DPN作用单一,效果有限。依帕司他是一种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紊乱、营养神经、修复病变神经等作用的药物。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48例DPN患者,应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观察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炎症因子等指标变化,以此客观评估疗效,并探索可能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496例DPN患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48例,男128例,女120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1±5.04)岁;DM病程5~12年,平均(8.43±1.25)年;HbA1c:7.10%~10.05%,平均(8.51±0.54)%。对照组248例,男126例,女122例;年龄40~73岁,平均(56.58±4.96)岁;DM病程5~11年,平均(8.02±1.14)年;HbA1c:7.40%~10.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18 字符。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2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