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R9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4208(2008)06-0014-02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ADR)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ADR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 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据文献报道[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黄凯文[2]报道,在1990~2000年的11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中,绝大多数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噻肟占17.7%、头孢哌酮占13.3%、头孢曲松占11.3%。在体内吸收过程中,第三代头孢菌素还可透过眼部房水,曾有报道应用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引起双眼失明[3]。由于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两者的致敏介质相似,可发生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