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年第13期
编号:11802948
社区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13期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57—02

    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大,抗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每一位社区医师所面l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现将社区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适应证掌握不严 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发热原因不明者,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更为严重。发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其中病毒感染占多数,大量临床资料表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应用抗生素是有害无益的。此外,目前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亦十分普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达70%~82%,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 百拇医药
    1.2 忽视抗菌药物的合理配伍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且易受pH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等)配伍。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会使药物分解增快,导致失效。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主要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持续后效应时间短,呈时间依赖性,每日静脉滴注1次和3次静脉滴注间隔给药,其血药浓度后者是前者的3.3倍。在社区中应用青霉素类,因受条件限制,往往每日静脉滴注1次。青霉素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1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 ml液体中于0.5—1 h内完成。这样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的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1.3 联合用药原则掌握不当 联合用药应有严格的指征,一般适用于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一般认为联合用药以两联为宜,不超过三联。对细菌感染而言,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之一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最为普遍,该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但社区中个别临床医生存在青霉素(繁殖期杀菌剂)与红霉素(快速抑菌剂)合用现象。还有克林霉素与红霉素联用现象,由于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故二者不可联用。
, 百拇医药
    1.4 迷信新药 在社区中有人误认为抗菌药物品种越新越好,抗菌谱越广越好。其实,对一般感染性疾病,在病原菌对“老牌”药仍敏感的情况下,就盲目使用价格高昂的新药,如第3、4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广谱药,这样不但可能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而且还可能加重不良反应。

    2 建议

    针对社区医师,一方面做好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其义务素质,使其掌握个性化给药原则。如对老年人、新生儿、孕妇、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因其各具不同生理、病理、免疫特征,尤其对慢性感染、需长期应用抗菌药物者,在用药中应密切观察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经验性用药现象在社区中比较普遍,主要因为社区条件受限,不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药。但社区医师应从主观上不断提高对抗菌药物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水平,确定正确的给药方式。, 百拇医药(边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