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99831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1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725.12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03-0087-02

    患儿,男,5月龄,因“发热4d,呕吐、嗜睡1d”人院。4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7.8℃,口服退热药物后仍反复发热,伴易惊及肢体抖动。入院前1d出现呕吐7~8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小便量少,12h仅排尿1次。伴嗜睡、精神差、乏力、叹气,易惊及肢体抖动较前频繁。在外肌肉注射止吐药物后(具体不详)来诊。查体发现口腔、足底、臀部皮疹,以手足口病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57次/min,血压97/67mm Hg,体重8kg。神志恍惚,嗜睡,双目无神,呆滞,表情淡漠。双足底、臀部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前囟膨隆,约3.5cm×3.5cm。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2mm,右侧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干燥,口腔粘膜散布少许疱疹。颈略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哕音。心率157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4cm,质软。四肢末梢皮温低,皮肤花斑纹,双侧巴氏征阳性。血化验:WBC 17.39×109/L,中性粒细胞(N)0.54,淋巴细胞(L)0.38,血红蛋白(Hb)125g/L,血小板计数(PLT)171×109/L,C反应蛋白(ClIP)6mg/L。血气分析:pH 7.417,PO2 88mm Hg,PCO2 35.7mm Hg。电解质:K+4.29 mmol/L。Na+138.2mmol/L,Cl-96.5 mmol/L。血糖6.0mmol/L。心肌酶CK-MB 14 U/L。脑脊液检查:潘氏试验(++),WBC 270×106/L,单核细胞0.25,多核细胞0.75,葡萄糖4.0mmol/L,氯化物124mmol/L。x线胸片无异常。人院初步诊断:(1)手足口病;(2)病毒性脑炎。入院后立即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压,利巴韦林控制感染,米力农强心,静脉丙种球蛋白免疫封闭,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大剂量甲泼尼龙。入院第2天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上翻,口吐泡沫,四肢抽动,颈项强直,持续约2min,静脉推注安定后缓解,心率仍快,150次/min,反复发热,精神略好转,应用神经节苷酯营养脑神经。入院第3天行头颅CT示:双侧大脑脚及双侧丘脑区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内局部密度减低,边缘模糊,脑外间隙略增宽。入院第5天体温渐降至正常,心率、呼吸、血压降至正常,仍嗜睡,双目较前有神,表情自如。入院第12天复查头颅CT示:左额叶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区域范围与前相比略减小,原左侧丘脑低密度区消失,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略饱满,脑外间隙略增宽。患儿精神反应好,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第14天出院,嘱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 百拇医药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以Cox A16和EV71多见)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的不同特点是前者病情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高,包括各种神经系统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样瘫痪、小脑共济失调、肌阵挛综合征、良性颅压增高等。该患儿CT检查示额顶叶、丘脑区、大脑脚密度减低。Wong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桥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周围套袖样病变及脑实质内炎症细胞浸润。而同位于脑桥内的锥体束则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我国台湾手足口病大流行时的磁共振影像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研究也支持了这样一种推测,EV71首先破坏脑干组织特定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肺水肿。颅脑CT影像真正阳性改变的时间多在5~7d以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治疗原则是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为主进行综合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呼吸、循环衰竭。该患儿早期积极应用了丙种球蛋白和大剂量激素进行冲击治疗,减轻了脑水肿,阻断了免疫反应,配合积极的脱水降颅压治疗,有效控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与损伤,阻止了患儿病情由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由此可见,及早地干预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百拇医药(李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