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549775
南丹县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6年第5期
南丹县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南丹县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南丹县麻风流行规律、近年来的流行动态及防治策略。方法 用灰色模型拟合动态预测,分析南丹县(麻风高发县)近15年(低流行状态下)麻风流行特征。结果 南丹县经过四十余年的防治,麻风病流行趋势呈现大幅度下降,由历史的高流行状态下降为控制以下水平(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麻风流行趋势复又升高;麻风病家庭及疫源地新发麻风病例比例较大;传染源不明的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低流行状态下的新特征;而对基本消灭麻风概念的误导,对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结论 目前麻风防治的形势仍然严峻,必须认真规划,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要针对流行特征,制定严谨的防治对策,才能保证防治工作稳妥发展。

    【关键词】 麻风病;流行特征;防治

    【中图分类号】 R75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672-5085(2006)05-0030-02

    
, http://www.100md.com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人口28万,累计发现麻风病人762例,积累患病率为2.72‰,居全广西第三位。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南丹县麻风病流行趋势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于20世纪九十年代达到控制以下的水平。之后,我县连续多年开展消除麻风病的特别行动,又发现了较多的新病人,2001年至今,麻风病平均五年发现率高于九十年代一倍以上,新病人数居全广西首位,南丹县麻风流行又呈现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讨新世纪麻风病流行趋势和防治策略,将南丹县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V资料:南丹县自1958年至今开展调查防治的流行病学资料;

    1.2 方法:

    1.2.1按五年段发现、发病及现症病例数据统计;

    1.2.2 灰色模型〔GM(1,1)〕建立[1][2][3]。预测方程为
, 百拇医药
    (t)=[X(1) -u/a]e-a(t-1)+u/a,Y(t) 还原值:(t)=(t)-(t-1)

    2结果

    2.1原始数据及拟合:

    从表1可见,南丹县1991~年段后麻风平均年发现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比较低下、流行趋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1~年段发现新病人数、发现率及患病率又成倍的上升,近似于八十年代的水平。

    用灰色模型对南丹县历年麻风流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南丹县麻风病发病率拟合及预测方程 :(t) =-59.10e-0.2977 (t-1)+76.84。

    

    表2历年麻风发病数据灰色模型拟合对照表

, 百拇医药     2.2 南丹县2006~至2030年段麻风流行趋势预测:

    将以上模型延伸测算未来年段数值,各年段平均年发病率(1/10万)为:

    2.3近十五年 发现麻风情况:

    2.3.11991年至今(2006年3月底)共发现麻风病68例,其中MB51例,PB17例;男45例,女23例;老疫源地发病53例,新疫源地发病15例;麻风家属发病38例,30例为非家属发病;白裤瑶族34例,壮汉族34例。

    2.3.2发现方法:线索调查发现 10例,门诊发现29例,报病发现21例,自报7例,疫源地普查发现1例。

    2.3.3老疫源地活动41个,新发疫源地19个。

    2.3.4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70岁,中位数27.6岁;病期平均2.69年。
, 百拇医药
    2.4 2001年至今发现病人情况:

    2.4.1 2001年至今共发现病人39例,其中MB28例,PB11例;男24例,女15例;家属发病24例,非家属发病15例;老疫源地发病32例,新疫源地发病7例;白裤瑶族发病24例,其他民族发病15例。

    2.4.2 发病年龄中位数25.50岁,平均病期2.71年。

    2.4.3 39例病人分布在32个疫源地内,其中老疫源地活动24个,新疫源地活动8个。

    2.4.4 发现方法:门诊18,报病11,自报6,线索调查4。

    3讨论

    3.1南丹县北与贵州接壤,是桂西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县,麻风高流行区,13个乡镇均有麻风病人,流行村数达95个(占68.84%),有330个疫源地,累计病人762例,积累患病率2.72‰,居全广西第三位。经过40余年防治,20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趋势呈现大幅度下降,已经进入低流行状态。由于种种原因,2001年至今,麻风流行趋势复又升高。
, 百拇医药
    3.2灰色模型预测提示,南丹县2006~2010年段平均年发病率为1.04~1.41/10万,该年段总人口估为142万,将有14~20例新病人发生,介于基本控制与控制之间(中低流行状态),新病例将陆续被发现,传染源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认真调查,才能发现,才能治疗,才能逐步消灭传染源,进一步控制麻风病的流行。

    3.3 从近十五年发现的新病例分析,南丹县的麻风流行有如下特点:

    3.3.1麻风病家属发病38例,占55.88%,老疫源地再发41个,占68.33%;家庭内发病与先发者的间隔年数2~16年,平均10.5年,疫源地内发病间隔3~15年,平均9.7年,比一般公认的潜伏期明显延长[1][2],提示麻风病在家庭及疫源地内有较为持久的流行动力[3]。

    3.3.2新发病人中,MB病人比例增多,占75.00%,与1990年以前占60.65%的比例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4]。普遍认为这是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的特征之一[5],提示病例虽少,其传染性却较大。
, 百拇医药
    3.3.3传染源不明的病例数占14.29%,以往由于病例较多,流行处于高峰,难于判断“传染源不明”的真实性,本文的3例患者,确实发病于距离疫源地很远的地点,经调查,其接触麻风病人的概率是极其微小的。提示麻风病的发生与传播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与途径,形成了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的新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3.3.4近十五年线索调查发现病人4例,占19.74%,比以往的比例明显降低了。显然社会防治是得到了加强,报病、门诊发现麻风的功能增加了,防治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防治专业人员主动调查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行动不应该削弱。

    3.4问题与思考:

    3.4.1在大力宣传麻风防治成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防治工作发展不利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专业人员认为“达标”后可以松一口气,用不着再翻山越岭到边远的疫源地搞调查防治了,减弱了防治工作的力度;再就是有的领导部门误把“基本消灭”等同于消灭麻风病,忽视专门防治机构的存在作用,先是削减经费,裁减人员,进而撤消专门的防治机构……,把麻风病防治事业也“消灭”了,这对于巩固和扩大麻风防治成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首先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内在含义,强化麻风防治工作的持久性及连续性观念。并根据本县的流行与防治实践认真规划,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 ,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机构及人员编制得到合理的设置,经费及投入得到妥善安排,这样才能使麻风防治工作得到稳妥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3.4.2 根据南丹县麻风病在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点,一方面应由专业医生加强对疫源地及麻风病家庭的监测调查,包含外迁家属的调查,提高监测力度,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格实施WHO的MDT方案,治疗现症病人,消除传染源。二是要建立健全麻风病县、乡、村三级防治网;并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乡村兼职医生、门诊医生)的麻防知识培训,提高网底的防治能力;同时加大麻风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参与,提高早期发现麻风病的效果;三是对高危人群采取一些必要的有效保护措施,提高防病的能力;四是要加强专业人员的麻防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正确处理好麻风与皮肤性病的关系,注意防治新动向,特别是对来自非疫源地的皮肤病患者,不能放松对麻风的警惕性。

    参考文献:

    〔1〕马海德.主编.麻风防治手册.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2~138.

    〔2〕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主编,麻风病防治手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6~33

    〔3〕 龙祖光.用灰色模型探讨南丹县麻风流行趋势.广西预防医学,1999,34:301~302.

    〔4〕 龙祖光.麻风病家庭及疫源地流病学分析.广西预防医学,1999,34:(增刊)23~24.

    〔5〕 姚建军,周爱林,沈云良,等.浙江省1989~1999年麻风新发现病例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166~16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