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47193
中医治疗癌症之我见(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刘菊荣
第1页

    参见附件(378KB,2页)。

     【中图分类号】 R2481[KG6]【文献标识码】 A[KG6]【文章编号】 1672-5085(2007)01-0005-02

    肿瘤是一类常见多发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而是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升高并已成为目前人类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恶性肿瘤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死因。肿瘤发病率增高与下列因素有关: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寿命逐渐延长,而某些肿瘤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发病。二、人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就诊率提高。三、医学科学发展、诊断及检查技术进步,防癌普查工作广泛开展增加了捡查及确诊率。四、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致癌因素。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在女性为胃癌、宫颈癌、乳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祖国医学早就有关肿瘤的记载。《内经》中对肿瘤的病因解释为以“营卫不通”;“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喜怒不发……寒温不时,邪气胜之,积聚已留”。《诸病源候论》谓“诸脏受邪,初未能成为积聚、滞留不去,乃成积聚”。《外科正宗》则说乳癌是“用于忧思郁结,精想在心,所愿不遂,肝脾迸气,已致经络阻塞,结聚成结。”《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肿瘤的病因目前医学尚未完全明了。中国传统医学对肿瘤病因的论述较为丰富,认为肿瘤发病由内、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作用引起。如《内经》九针论曰:“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刺节真邪篇》载:“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邪气居气间而不反,发为筋瘤……肠瘤。”《诸病源候论》中说:“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做为也”。所谓风邪、寒气、虚邪均指外来致病因素,为肿瘤致病的外来原因。《外科正宗》中谓“茧唇因饮食煎炒,过食炙烤,痰随炎行、留注于唇……”《医学统旨》载:“酒面炙搏,粘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肠胃,胃成痞满吞酸,甚则为噎膈、反胃。”说明饮食不节,煎、烤、粘滑难以消化之食物均可诱发癌瘤,与现代医学的物理致癌因素相符。祖国医学还认为情志过度的变化会导致人体质变化而致病,“百病皆生于气”。《医宗金鉴》中谓:“失荣证由忧思悲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说明精神、情绪因素与肿瘤发生有关。此外认为身体气血亏虚,运行失常以及五脏六腑的蓄毒等体内失调,可导致癌症发生。尽管现代医学在肿瘤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遗传工程、基因调控、单克隆抗体、肿瘤免疫、抗肿瘤的新药等,但目前的治疗手段仍着眼于杀灭瘤细胞和局部癌灶,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给人机体带来损伤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中晚期癌症用手术、放疗不能治疗的病例,用中医药治疗能减轻痛苦及延长寿命,一部分病人应用中医药治疗,有利于巩固手术、放疗、化疗疗效,稳定机体内环境,增强病人自身免疫能力,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展现了明显的治疗优越性。本人根据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