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39556
心肺复苏术抢救4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年第7期
     【摘要】目的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方法将46例心跳骤停的急诊病人施行心肺复苏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苏成功33例,无效13例,成功率72%.33例转入专科抢救,存活25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52.08%.结论作为护士,应在心肺复苏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早期、及时地施行心肺复苏术,将为脑复苏成功,最大限度提高心肺复苏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从而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 抢救 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7)04-041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近几年来,急诊医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独立科学.从事急救专业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直接参与伤员的救治已成为急诊医学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心肺复苏术中,急救护士所起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预后.心肺复苏术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自从1958年Safa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960年Kouwenhoven等人发表有关胸外心脏按压报道后,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已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但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近年来通过众多医学家的努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将我在急诊科参与施行的46例心肺复苏术总结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14~72岁,平均42.3岁.其中脑出血15例;重、特重型颅脑损伤11例;胸部多发伤6例;各类农药、药物中毒9例;院前心跳骤停3例;其他2例。

    1.2复苏方法单纯行气管插管20例,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26例。

    1.3复苏标准(1)可触及颈动脉、股动脉搏动;(2)肱动脉收缩压在60mmg;(3)病人颜面、口唇及皮肤转红润;(4)散大的瞳孔随之缩小;(5)自主呼吸恢复。

    1.4结果复苏成功33例,无效13例,成功率72%.33例转入专科抢救,存活25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52.08%。

    2讨论

    2.1抓住抢救时机,尽早实施初步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百拇医药
    机体在严重缺氧条件下,各重要脏器均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退行性变化.其中脑组织神经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大脑皮层在完全缺氧、缺血状态下,如果持续超过4~6min就可造成大脑永久性损害。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也可能导致患者成为植物人。因此一旦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不失时机地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恢复有效循环,对病人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在这个阶段,急诊护士往往最先接触到病人,而此时也是病人能否复苏成功的黄金时间。因此急救护士及时、敏锐的反应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增加病人生存机会的重要因素。所以护理人员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复苏成败的关键。越早越好,一旦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CPR,不能因等待医生、取抢救器材而延误复苏时机。本组复苏成功率达到72%,与急救护士在第一时间内施行心肺复苏术有密切的关系。

    2.2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提高急诊人员急救意识与素质,是复苏成功的基本保障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急救护理人员应突破既往只重视基础护理的观念,不可以将医疗救治与护理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应建立各级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训练计划,并定期组织考核,这样方可保证在对病人施行心肺复苏术中真正做到快速、有效、有条不紊。长期以来,心肺复苏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报道对某地区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术操作考核,结果其中35%的护理人员不熟悉气道建立,仅14%的护士能有效施行心脏按压术,而只有0.9%的护士能全过程施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术。[1]且复苏过程中许多操作流程和方法尚不规范,许多医务人员淡忘了CPR技术,这不仅是医学教育的缺陷,更是在医护实践中,缺少相应的医学继续教育和重复培训。我国执业护士中虽大多接受过CPR的培训,但缺乏规范化资质认证或者定期考核制度的保障,致使为数不少的医务人员遇到心脏骤停的急诊患者,仓促上阵,很难完成标准的CPR,更难相信在急救中如何应对自如,获得好的结果。我国要快速走向国际化,意味着要向世界发达国家急救水准看齐,其路途并非一步之遥。国外许多国家不仅要求护士的培训资质,并要求定期考核所掌握的理论与技能情况,成为所执业的准入制度。一项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医疗护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方法保证其实施,加快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应是关系到我国“复苏”发展的当务之急。起码应建立对所有急诊和参加CPR以及心血管急救相关人员的正规培训制度,重点是BLS和AL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步骤。通过考核,经国家卫生行政机构认证,将资格作为执业护士的基本资质。当前,国内医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确很紧迫: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重病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意外性死亡的骤增;使得心跳骤停发病率随之增多,因此,将心肺复苏术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常规训练已日显重要。
, 百拇医药
    2.3加强初步复苏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是进行脑复苏等进一步抢救的基础

    护士在施行心肺复苏术中,应重视其并发症及复苏后的护理与观察。(1)在行气管插管时,操作应准确、敏捷,熟悉上呼吸道的标志。对口咽部有大量分泌物的患者,应予吸出并看清会厌部后插入,防止将导管误插入食道内,同时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壁。当插入成功后,可用呼吸气囊挤压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两肺呼吸音,注意是否对称。若不对称,可能系插入过深,应稍后退,至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为止。若误入食道内,则可在剑突下闻及气过水声,应立即拔出重插。对需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者,应向套囊内充气以封闭气道,并不断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2)在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熟悉按压部位,动作合理、有效,切勿用力过猛导致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尤其对老年、小儿更应注意。同时应保证有效按压次数在80次/分以上,注意按压胸骨下陷深度;也可早期进行电除颤,5min内除颤的复苏成功率远远大于5min以上者,每延迟电击除颤1min,复苏成功率就会下降7%~10%,如不及时电击除颤,将转变为心电静止。[2]当心电监护提示心脏骤停为心室颤动所致时,即刻行体外非同步除颤。但对大于5min的室颤者也应在积极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并在使用复苏药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电击除颤,一部分患者仍有可能成功。护理人员应掌握除颤的操作程序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配合。(3)呼吸心搏停止后,机体代谢很快发生紊乱,因此,在CPR术中应注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问题。对危重事故伤,更应注意液体的灌注,尤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时,应预防再灌注损伤问题。由于严重多发伤病人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极高。谢红英等提出对此类伤病人的救治应将急救护理组分为循环组、呼吸组、手术组,值得重视和推广。[3]有报道143例危重事故伤,87%的病人死亡,其中13%的病人是在CPR术期内,除了原发伤外,液体的提供也极为重要。[4]对此,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作到快捷、准确。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对原发伤的处理;(4)当插管成功后,而静脉通道尚未建立时,应迅速通过气管导管内给药,能快速有效地吸收,气管内给药的剂量为静脉注射量的2~2.5倍。用药时注意:肾上腺素1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可通过深达支气管的细导管给药,注药后至少3次过度换气,有利于药物扩散。[5]一旦呼吸、心搏恢复后,则应该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如监测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早发现和防止脑死亡的发展过程;注意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征象,及时汇报处理;通过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湿度、静脉充盈度观察末梢循环;在使用脱水剂时要特别注意血压情况,同时还需要对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进行监测,以保证安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尿的变化,保证生命指标的稳定以及抽搐时的情况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防止呼吸、心跳再次停止,为脑复苏打下良好的基础。
, 百拇医药
    2.4复苏后患者的康复问题及生活质量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预后的生活质量(QOL)要求也越来越高。施行CPR术患者其预后差,即使CPR术成功,还存在脑复苏这个全球性棘手问题。目前对于脑复苏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因此,在呼吸、心跳停止后,应在4~6min迅速行人工通气、心脏按压,这样才能保证机体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的供氧供血,最大限度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Stephenson在1960年以前报告开胸心肺复苏术的完成率可达28%,而今闭胸心肺复苏术的康复率仅为14%,如果按压技术不标准,康复率可能会更低,因此注意影响心脏按压术的因素尤为重要。

    3结论

    现代心肺复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它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是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不至于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临床上尽管采用多种技术的应用,对各类复苏药物作用的探索,但我们仍强调早期不间断地心脏按压对冠状血管和脑动脉血压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应强化急诊急救意识,严格进行训练,娴熟的掌握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抓住最佳抢救时机,从而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实现其服务于患者,造福于人类的理想与目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伯基.心肺复苏术后并发症【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2):121-122

    [2]何庆,万智,汪林.两种不同复苏方法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5):292-294

    [3]谢红英.48例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0):18-19

    [4]徐一萍.心肺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41-42

    [5]范春艳,孙丽莉.心脑肺复苏抢救护理进展【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64-65, 百拇医药(刘哲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