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87711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流变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8年第1期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对104例伴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伴血管并发症的各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流变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血管并发症时,血流变水平升高,且血流变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血流变

    【中图分类号】R71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1-0015-02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morrheology andDiabetic Angiopathy

    【Abstract】 Objective Seek for the relation of the innormal change of the hemorrheology and diabetic angiopathy.Methods the 10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ype2DM,of the 70 companied with angiopathy,the 20 normal individuals who tested in out-patient clinic were chosen be control group,the Hemorrheology were made and analyse. ResultThe study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ve between the hemorrheology and severity of the diabetic angiopathy.Conclusion the hemorrheology levelcan reflect severity of diabetic angiopathy.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Diabetic Angiopathy Hemorrheolog

    近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尤其2型糖尿病(2DM)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2DM所致的各种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乃是目前2DM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造成2DM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04例2DM病人进行血流变检测,探讨其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1.1病例组

    1.1.1.1入选标准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2DM患者 104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64例,女50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6.8岁,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2DM合并血管病变组70例,2DM无血管病变组34例,糖尿病肾病2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20例。
, 百拇医药
    1.1.1.2 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均排除可能影响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其他内分泌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原发性眼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同时,病例组所有病人在三周内均未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1.1.1.3 病例组分期及分组标准

    (1)糖尿病肾病(DN)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所有病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CDN)。

    (2)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根据B超结果按斑块数的多少再将病例组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和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所有病例均经眼科专人眼底镜检查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A)检查。按眼底改变分六期,分属两大类(背景型和增殖型)。

, http://www.100md.com     1.1.2 对照组 选择同期不同批门诊查体健康者20例。排除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肝、肾等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血液流变学入选者于就诊当天或次日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ml,肝素抗凝,仪器为北京普利生LBY-N5A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检查仪,在2小时内完成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应用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TX-*4]±S),组数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本研究以双侧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1 本实验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病例组血流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研究表明,2DM的许多并发症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1]。本实验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病例组血流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血流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实验数据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不同严重程度组别间,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在病理改变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相似,动脉病变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股深动脉、国动脉远端、胫动脉及趾动脉。血管病变早期,首先发生大动脉硬化,其病理改变为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管腔狭窄,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管腔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而足背及足部动脉多不受累[2]。这与彩色多普勒检查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点相符[3]。而糖尿病患者微动脉的硬化闭塞性改变常仅限于肾和视网膜。全血粘度上升主要受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全血粘度增高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使血流减少,同时可造成血管壁的物理损伤和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反应性增强,促使AS的加重及血栓形成。血浆粘度的升高主要受FIB浓度的影响[4],FIB在血浆中能形成网状结构,影响血液流动,并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使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聚集性增加,主要引起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使血流阻力增加,局部血流量减少,从而有利于体内血栓形成。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主要导致高切变率下表观粘度升高,粘性增加,必将损伤高切变率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而无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或者微血管病变,在发生临床症状前多先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这为临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于佩,于得民.老年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流变学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1):65-66

    [2] Boulton AJ.Pressureand the diabetic foot:clinical science and offloading techniques[J].Am J Surg,2004;187(5A):17S

    [3] 曹永吉,李卫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形态学特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2):107

    [4] 王福文,朱燕,胡志力,等.葛根素对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山东医药工业[J].2003;22(2):52~53, http://www.100md.com(杨海侠 徐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