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46780
中医中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7年第1期
     服用适合你的膏方

    膏方俗称膏滋药,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有祛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作用,因而成为人们冬天乐于接受的进补方法,很受青睐。

    三种人适合服用膏方

    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即没有可确诊的慢性病,而长期易感冒、疲劳,工作或精神压力过大者。

    二是患有已确诊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同时病情处于较稳定或控制阶段的患者。

    三是康复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者。

    因人而异制订膏方

    制订膏方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因为别人服了有效,就照方配制。这样不但没有进补的作用,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副作用。

    开膏方就诊流程

    服膏方前1~2月,医生进行辨证论治,开具适合个体的开路中药,并复诊1~3次,根据服用中药后的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在服药后,预约膏方门诊时间,在约定的时间来开膏方,在7~10天后来医院取制成的膏方。大多从冬至“一九”开始服用,至“九九”而止。

    不要忽视开路药。开路药能起到祛除体内邪气、消除宿积、健运脾胃的作用,同时能使医生了解服膏方者服药后的反应,对药物的适应性等情况,可作为制订膏方的参考。通过加强脾胃功能,进补之药才不会遇上脾胃“漏斗”,防止补而无效。

    服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服法 每天清晨一匙膏方,开水溶化,空腹服用,有时为加强疗效,也可早晚各服一次。如空腹服用出现胃肠不适,可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储存 配制好的膏方应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为防霉变而隔水高温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在膏方罐中放一个固定的干燥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造成发霉变质。

    忌口 忌萝卜、绿豆、滋腻膳食。

    暂停 如有感冒发热、急性泄痢、胃肠不适、月经期间、情志不畅等情况,应停服几日。如果出现纳食减少、胸闷腹胀、牙痛鼻衄、口苦便秘,应暂停服用,去医生处就诊,开一些消导清利之剂服用后,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

    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沈小珩 许建中

    摘自《新民晚报》

    中医养睛明目法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和经络的联系密切,古代医学家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许多简便而有效的养睛明目方法:

    熨目法 清晨起床,先将双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热后用手掌熨贴双眼,反复3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按压眼球四周。

    运目法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挺胸站立,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再从左向右转10次。然后放松肌肉,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

    低头法 身体取下蹲姿式,用双手分别攀住两脚五趾,并稍微用力地往上扳,用力时尽量朝下低头,这样便有助于使五脏六腑的精气上升至头部,从而起到营养耳目之作用。

    吐气法 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徐吸气,待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用右手捏住鼻孔,紧闭双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气。

    以上诸法可以单独做,也可任选1~2种合做,贵在持之以恒,日久定见成效。

    摘自《养生》

    中药降脂有妙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医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患者患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病的危险较正常人高得多,如何控制血脂水平已成为医学上的重要话题。

    高血脂患者多痰湿内阻

    临床上高血脂患者以脾虚痰湿型为多。此类患者多有疲倦,胃口下降,舌苔厚腻,口干口苦等症状。因此,治疗上以化痰中药为主,配合辨证使用其他中药,可以降低血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血脂中药种类多

    中药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且副作用较少,可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等辨证使用相应的中药。脾虚痰湿者可选用人参、绞股蓝、陈皮、甘草、山楂、半夏、海带、昆布、泽泻、月见草、沙棘等;肝肾亏虚者选用何首乌、女贞子、枸杞、灵芝、虫草、刺五加叶、桑寄生等;气滞血瘀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蒲黄、当归、虎杖、牛膝、姜黄、三七、川芎、银杏叶等;偏热者可加用马齿苋、黄芩、黄连、柴胡、漏芦、菊花、荷叶、葛根等;大便不通者选用大黄、决明子、虎杖等。

    食疗降血脂

    山楂荷叶汁

    原料:山楂15克,荷叶12克。

    用法:将配料切细,水煎取浓汁药用;每天1剂,随意饮用。

    主治:痰湿阻滞型高脂血症。

    首乌黑豆乌鸡汤

    原料:何首乌15克,黑豆50克,大枣10枚,乌骨鸡1只,黄酒、葱、姜、食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佐餐服食,喝鸡汤,吃鸡肉和黑豆、大枣。1~2周食用1剂。

    主治: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型高脂血症。

    大蒜萝卜汁

    原料:大蒜头60克,萝卜120克。

    用法:先将大蒜头剥去外包皮,洗净,切碎,捣成大蒜汁。将萝卜除去根、须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用洁净纱布过滤,将萝卜汁与大蒜汁充分拌和均匀,或可加少许红糖调味。即成。早晚2次分服。

    主治:适用于中老年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

    文 广东省中医院教授 吴焕林

    摘自《广州日报》

    虫草适宜体虚者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咳痰血等病症。由于其药性温和,与其他滋补品相比,具有更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比如,肾衰、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或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可以每天吃一两颗冬虫夏草。建议用冬虫夏草泡茶,每天喝上几杯,等到冬虫夏草泡软以后,可以嚼了咽下去。

    但虫草毕竟是一味补药,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体质偏热者最好别吃。有些人由于工作压力大感觉疲劳,想吃点冬虫夏草进补。但疲劳未必是体虚的表现。除病后、产后等原因明确的体虚者,其他人要吃虫草,最好先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上火,过量服用还会导致心慌气短、烦躁、面部红斑及四肢浮肿等症。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茵陈:黄疸的克星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篙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性微寒,味辛、苦。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用。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疽的主要药物。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所记载的药方茵陈蒿汤,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黄疸症状的主方之一。

    摘自《健康时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