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21788
童年经历会改变基因编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2年第4期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时期,年幼时的经历对于一生性格的培养和形成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常将成人的问题追溯到童年阴影。美国罗德岛巴特勒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变异是导致两者关联的根源。

    不同于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99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检测,其中的一些人有着幼年丧失亲人或遭受虐待的经历。研究人员从参与者的血液样本中抽提出DNA,分析鉴别了糖皮质受体的表观遗传学改变。随后,又对参与者进行了标准激素激发试验测试,测量了他们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童年时期的不幸有可能引起一种重要的生物压力应答调控因子——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甲基化改变,从而导致患精神病的风险增高。他们还发现,甲基化作用增高与激素激发测试中皮质醇反应迟钝有关联。

    巴特勒医院临床及转化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布朗大学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副教授奥黛丽·特尔卡博士说:“我们过去就知道该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会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因为此前的动物研究表明,缺乏母亲关爱的啮齿动物这一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增高,因此这些动物成年后在应激情况下会对压力更加敏感和恐惧。”

    研究结果表明,在童年时期经受压力有可能会改变个体的基因编程。这一观点或许有着广泛的公共健康意义,它揭示了童年创伤与成年后较差的健康状况,包括罹患精神病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关联机制。

    在早期的动物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逆转甲基化效应的药物。特尔卡说:“尽管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关联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还是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如何确定高风险人群及其根源,这或将推动我们开发通过逆转童年不幸造成的表观遗传学效应来防治疾病的新方法。”

    (摘自《东方早报》), 百拇医药(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