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296458
《搜索》带来的淋巴瘤疑问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2年第9期
     在陈凯歌执导的影片《搜索》中,主人公叶蓝秋被诊断为“淋巴瘤晚期”成为故事的导火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朱军教授注意到,影片中存在的一些医学问题可能会使人们对淋巴瘤的认知产生误解。因此,朱军教授从专业角度对淋巴瘤进行了解读,希望大家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和家属对该病能有正确的认知。

    医生的诊断是否略显草率

    镜头描写:叶蓝秋在体检后发现问题并前往医院,医生通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淋巴瘤晚期”。

    专业解读:淋巴瘤可以通过常规体检发现身体有异常,并通过进一步的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但是单纯病理诊断并不能就此确诊为淋巴瘤晚期。

    淋巴瘤是一大组疾病,类型不同,治疗和预后结局差别悬殊,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和亚型;其次,要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B超、甚至PET/CT等进行全面检查,才能明确疾病状态和临床分期,也就是早晚期的问题。即便如此,仍然不足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结合病理诊断报告中的一些细节指标、患者的年龄和体能状态、血液和骨髓的一些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最终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后做全面预估。

    医患沟通病情的方式欠妥

    镜头描写:医生告知患者诊断结果时态度冷淡、生硬,没有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导致叶蓝秋无法承受如此突然的压力,并由此引发了后续的剧情。

    专业解读:在崇尚人文医学的今天,如何告知患者病情是每一位医生都应掌握的学问。医生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承受能力、心理状态,并结合患者家属的意愿等综合判断,采用正确的和人性化的方法告知“坏消息”,以免使“叶蓝秋”们把诊断当做最终的宣判,造成即使有治愈可能也因“误解”而贻误治疗良机。

    淋巴瘤晚期真的没治吗

    镜头描写:“淋巴瘤晚期”的诊断虽然不是致使叶蓝秋最后自杀的唯一原因,但与众多普通人一样,叶蓝秋也缺乏对这一疾病的正确认知。

    专业解读:淋巴瘤确实属于癌症的一种,但幸运的是,淋巴瘤是第一个能通过放化疗获得治愈希望的肿瘤,也是第一个能通过靶向药物将治愈率较大幅度提高的肿瘤,是目前极少数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还有些淋巴瘤属于惰性类型,虽然不能治愈但进展较慢,有时候在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先随访观察,如果病情进展较快或者症状明显时再治疗亦可,患者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与疾病“和平共处”。因此,不能把所有类型淋巴瘤的严重程度等同起来。

    (摘自《北京日报》), http://www.100md.com(宋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