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201212
编号:13741772
肺炎支原体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21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关系及治疗。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为病例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RRI组MP感染率为45.71%,对照组MP感染率为17.14%,RRI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以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儿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而呼吸道感染中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约占10%[1]。其主要的症状为呼吸道出现反复的感染,且病势缠绵病,发病时间特别长,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支气管性哮喘、支气管性肺炎或其他较严重的脏器受损情况。RRI病因除与小儿呼吸道本身解剖特点有关外,还受环境,营养,免疫,感染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在儿科逐年增多,在引起RRI的非典型病原体中MP占有重要地位,现将MP的感染与RRI之间的关系作一临床探讨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选取符合RRI诊断标准患儿7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10岁,以咳嗽为主诉;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为3~13岁,两组病例的其他一般情况的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反复呼吸道感染符合1988年全国儿童呼吸道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见表1。

    1.2方法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就诊后采集咽拭子,行快速液体培养法测定肺炎支原体(MP)。将患儿咽拭子浸入培养液,于35℃-37℃支原体培养箱中孵育24h后观察结果,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且仍保持澄清,说明有支原体存在,呈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MP培养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儿童RRI组(病例组)MP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病例组MP培养 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 32例阳性患儿均有反复咳嗽症状,小婴儿以咳嗽喘憋为主,年长儿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症状均以夜间为著;其中伴有发热20例,体温37.5℃~39.3℃,无发热12例。32例阳性患儿的胸部X线结果中,有12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片絮状阴影,14例为双肺纹理增粗模糊,2例有胸腔积液表现,其余4例正常。

    2.3 治疗与转归 病例组MP培养呈阳性的有32例,推测可能是支原体引起的,对于血清中红霉素的浓度过高的情况,应在静滴25 mg/kg·d的红霉素一周后,立即调整为口服3日浓度为10mg/kg·d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不发热重症患儿则选择组织浓度高的阿奇霉素静滴3~5天(5~10mg/kg·d),在停止用药后的第4天,给予口服2~3个疗程阿奇霉素2~3个疗程。病情轻者可给予口服3~4个疗程的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最终32例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身体得到恢复。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除病毒和细菌之外的一种微生物,因为不具备细胞壁,其传播主要的途径多为呼吸道,特别容易使儿童的呼吸道发生感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导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不断增多,本研究中RRI组患儿支原体的阳性率为45.71%,与同期乔石珏等学者对120例RRI患儿行MP病原检测,阳性率为44.2%的研究结果相似[3]。MP感染可引起RRI发生,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4],目前倾向于①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当病原体由呼吸道进入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而附着,从而造成黏膜上皮破坏,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②免疫学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损伤。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机体T、B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活化功能失调,免疫应答和防御功能等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儿童感染的易感性,从而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增高。

    人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家庭,学校,托幼机构等密闭环境多见,肺炎支原体造成的感染,有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而且均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若不对病原学开展检查,就不能和普通的病原所引起的感染进行有效的区别,易致误诊误治,贻误治疗。目前国内外在实验室检测支原体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5]血清学抗体检测法、核酸检测法、经典的培育法和抗原检测法等。而MP培养是 MP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MP培养方法耗时长、 操作复杂,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早期诊断的要求。MP血清学抗体检测易受患儿感染的病程及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核酸PCR检测法虽然特异性高,但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难以在一般的实验室开展,且易受环境中MP交叉感染而出现假阳性。本研究中,我们采集RRI患儿咽拭子,将其放入MP快速培养的液体培养基内,由于MP代谢产生的物质会改变液体培养基的颜色,故可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去判断MP是否存在,一般在24~48h内即可判断结果,显著缩短了MP的培养时间,满足了临床快速检测的需要且免除了儿童抽血化验的痛苦。据统计,其敏感率可达87%,与PCR法特异性检测MP符合率达95%以上[6],便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P)早期筛查。
, http://www.100md.com
    由于MP无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的抗菌药对其无杀伤作用,故MP感染的治疗与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不同,临床上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的感染。本研究中,RRI组患儿32例MP培养阳性者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据研究[7],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MP的感染, 且能使患儿外周血中辅助性淋巴细胞(Th2) 的过度活化和Th2因子的偏移状态得到纠正,CD4/CD8的比例上升,有助于患儿免疫状态的调节和改善,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药物进行彻底的,极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或急性的感染急性,从而使病情加重,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治愈[7]。甚至引起肺外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给临床治疗增加困难。因此在门诊的过程中,面对患儿呼吸道出现的反复感染,要推测MP出现感染的情况,尤其是那些经过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更应及早检测MP,及早确诊病原,以合理用药及有效治疗其感染。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李晓晓.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69~70.

    [2]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4.

    [3]乔石珏,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7):53.

    [4]董宗祈,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3(4):243~244.

    [5]董燕芬,等.肺炎支原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69~270.

    [6]谢世营,等.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方法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55~57.

    [7]金燕,等.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其肺炎支原体对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6):593~594., http://www.100md.com(温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