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
编号:13741906
近年来某高校医院隔离治疗大学生传染病人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212
     【摘要】目的: 探讨高校医院大学生传染病隔离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某高校医院隔离治疗的大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疾病构成、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病人3583例,其中2009年时甲流病人3344例,占93.33%,其它见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及风疹,6年中10人以上疫情平均每年1.5次,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4、5、10、11、12月份,以一年级大学生较多见,治疗效果好,极少数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 高校医院需积极开展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传染病;隔离治疗;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高校因大学生聚集和流动的特点,一旦有传染病人存在,极易造成传播流行,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2009年甲流疫情的危害记忆犹新,高校传染病防治必须引起重视,遵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传染病防治高校医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分析某高校医院近6年来大学生传染病人隔离治疗情况,为今后大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现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情况

    某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学科性综合性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从2005年的1.7万~2010年的2.7万左右人,该校医院2005年开始开设传染病隔离治疗区域,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止共有3583位大学生及研究生传染病人接受了治疗。

    2 方法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流行病学史,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及风疹的诊断均符合《传染病学》要求,甲流的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必要时由地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验室鉴别诊断,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医院登记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3.1 6年来大学生传染病疾病构成及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麻疹12例(占0.33%)、流行性腮腺炎5例(占0.14%)、水痘126例(占3.52%)、风疹96例(占2.68%)、甲流3344例(占93.33%),2005年46例(占1.28%),2006年36例(占1.00%),2007年15例(占0.42%),2008年91例(占2.54%),2009年3374例(占94.17%),2010年11例(占0.31%)。除甲流外的其他传染病共239例,1月12例、2月13例、3月39例、4月73例、5月27例、6月13例、9月4例、10月24例、11月16例、12月18例,主要发生在3、4、5、10、11、12月份,共197例(占82.43%)。6年中10人以上的疫情9次,每次持续时间59~120天不等,其中风疹3次、水痘5次,甲流病人发生在2009年9月8日至12月23日,11月17日至12月2日出现一个高峰期,共2501例(占74.79%),最多一天11月24日达358例。

    3.2 大学生传染病的年级、性别分布情况 一年级1539人(占42.92%),二年级760人(占21.21%),三年级606人(占16.91%),四年级473人(占13.20%);男生1620人(占45.21%),女生1963人(占54.79%),男女之比为1∶1.21,年龄在17~29岁之间,平均21岁。
, http://www.100md.com
    3.3 治疗和转归 所有病人采取一般治疗加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抗病毒治疗,病人全部治愈,33例(占0.92%)曾出现并发症,其中肺炎2例、并发肺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血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1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尿路感染1例、心电图T波轻度改变9例,13例曾转诊治疗。

    4 讨论

    大学生传染病有许多种,如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等由专属医疗机构或转送至上级医院治疗,高校医院由于条件所限,主要收治大学生中常见的轻型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及风疹最常见,以及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学生传染病病人需要及时救治,上级医院又人满为患急需分流病人情况下高校医院义不容辞的救治任务,2009年甲流大流行时我校三千多甲流学生病人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所有麻疹病人都没有特征性的口腔麻疹黏膜斑,有3541人(占98.83%)病人有发热表现,疾病初期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6年中10人以上的疫情频发,平均每年1.5次,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4、5、10、11、12月份,以一年级大学生较为多见,可能与缺少传染病防范知识,新环境不适应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大学生传染病的发生有时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大学生流动性大,势必增加接触传染病人机会,加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疏漏,如对同样具有传染性的无皮疹或隐性风疹感染患者防控工作的缺失,流行病学显示风疹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风疹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1],免疫空白的存在等,因此,需要持久深入地开展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的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形式使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是一个不定性阶段,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2]),及时就医,主动寻求免疫预防,如在新生入学时查麻疹病毒血清抗体,找出易感者,进行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是消灭大学生麻疹最有效的方法[3];加强疫情报告和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增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大流行来袭时,更需要多方配合,高校基层医院对病人实行的分类分级救治,有利于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及重症病人和转诊是使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和避免死亡的关键。

    高校医院在大学生传染病防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6年的大学生传染病疗效及每一次疫情的有效遏制都是很好的证明。未来还充满很多未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文远.计划免疫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社会文献出版社,2001:541~542.

    [2]黄成双.新世纪初大学生生活方式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111~113.

    [3]陈根芝,胡高楼.3例大学生麻疹的临床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427~429., 百拇医药(陈根芝 胡高楼)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