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的客观落实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成功的教育,有赖于社会,家庭,学校的方方面面,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千头万绪,而德育工作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前素质教育的效果。
素质教育虽已在基础教育工程中全面推进,但“分数”仍是认识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这个标准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缘于缺乏完整、科学的学业衡量评判标准和德育需求。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已转化为教育竞争,追求学业成绩成为了学生的第一需要,学习好就可以上大学,上名牌大学就是好学生。德育自然丧失其首要和中心的地位。主、客观上德育需要的力度趋弱,如不给予调整,还会渐渐萎缩,甚至消失。因此,更新整个社会的人才观念,即承认人才的多样性、多种类型性、多种规格和多种层次性,建立新的人才评判标准、整个社会结构里对德育的需求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同时我们不仅要明确最紧迫的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或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然后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模式,还要明确基础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性质。是仅仅为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甚至送出国门,还是要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打基础?是为少数学生的发展服务,还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发展,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即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回答应该是后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3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青春期健康》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