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22289
青少年更需提防“维特效应”

     “维特效应”是指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描述了一个青年因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在欧洲名声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维特效应”因此得名。

    最近,韩国艺人朴龙河自杀的新闻,让维特效应在韩国娱乐圈再度出现,让人恐慌的自杀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心灵声音】

    为何自杀离我们这么近?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少年对近段时间自杀潮出现的看法,发现很多人都表示,看到这类新闻后,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感,若是联系到自身的一些不顺遂的情况时,更是产生了很消极的感觉。

    “黑夜的寂静像漩涡”

    王铭17岁学生

    看到朴龙河自杀的新闻之后,我对着电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心里很堵,很想发泄。那天晚上,我玩电脑玩到深夜,突然觉得一个人的屋子很空很静,走到阳台透透气,脑子里反复想象着朴龙河临死前的样子。我在12楼的阳台看着地面,觉得世界黑得像个漩涡,差点也有了一跃而下的念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活着,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世界这么黑暗……

    “我在梦里失去了呼吸”

    靳莹22岁投资顾问

    可能因为应酬的时候喝多了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青春期健康》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