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83898
陈云英:我执着的家国梦(1)

     “一个人活着要能为需要你的人服务,这样才有价值。我经常说如果一个人活着能为十个人的生命活着,他了不起;如果能为一百个人的生存而奋斗,那就更了不起。”

    ——陈云英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通常会有一个女人,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女人都是默默无闻地站在丈夫的背后,被他的光环所掩盖。然而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背后的女人可没有这么简单。她不仅在丈夫需要的时候,站在背后支持他,更在自己的事业领域做出了一番大成绩,与林毅夫携手并肩,面对人生与世界。这对比翼齐飞的名人伉俪,成为不少人艳羡的榜样。这个女人的名字,就是陈云英。

    一如她名字的婉约大方,陈云英本人也散发着端庄优雅的气息。她就这样操着一口甜软的台湾口音,将她以及他们的世界娓娓叙来。

    走上特殊教育的“不归路”

    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陈云英的名字恐怕无人不知。“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说的就是她。陈云英在美国获得特殊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后,于1987年回到祖国大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她现在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室主任,《中国特殊教育》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等多重职务,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起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的经过,陈云英笑着说,从事这个行业,是人生观的选择,“一个人活着要能为需要你的人服务,这样才有价值。我经常说如果一个人活着能为十个人的生命活着,他了不起;如果能为一百个人的生存而奋斗,那就更了不起。我们可以依此类推……”二十几岁的陈云英,就确立了这样的人生观,并开始接触服务弱势人群与社会福利性质的工作。大学期间她经常到不同的特殊学校、老人院、孤儿院服务,其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寒暑假帮助失足青少年,给他们办活动、开课,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过失,使他们重新拾起走向社会的勇气。就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陈云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特殊教育的领域。毕业后,她在台北的学校教书,之前的经验使她颇受几任校长的重视,学校把因肢体残疾或其他方面因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都编在特教班(特殊教育班级)里,由她担任班主任。陈云英在台湾教了八年书,接触到很多来自渔村与加工区等底层人民的子弟,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弱势群体的急迫需求。八年下来,她更加坚定地建立起了教书育人,尤其是帮助弱势人群的信念。然而,中国文学系毕业的陈云英认为自己仅靠一腔热血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她还需要更完备的理论武装。因此,陈云英远涉重洋,赴美留学,攻读特殊教育学。她开玩笑说:“就这样走向了一条我朋友所说的不归路。现在还一直在走。”2010年全国“两会”之际,陈云英作为台湾籍的人大代表,对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她呼吁制定特殊教育法,界定我国特殊教育的范畴与性质;同时向国际友人宣传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情况,并提高国内人士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特殊教育的进步,我们的整体教育质量是很难提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云英并不希望大家冠之以“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的称号,她认为自己得以较早地在祖国大陆从事这项工作,只是偶然,“那个年代拥有留美博士学位的特殊教育人才少,所以自己得了这个机缘,这个称号对我过于重了。以后就说我是一个献身特殊教育的专业人才。”

    用爱经营婚姻与家庭

    著名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历来被视为描写独立平等的爱情的典范,如果用它来形容林毅夫与陈云英的爱情与婚姻,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特殊教育是陈云英一生的事业与追求。而一名完美的女性不仅要追求事业,也要经营家庭,更要二者关系和谐融洽,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看到林毅夫与陈云英作为名人夫妻的风光无限,但所有普通夫妻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也无可逃遁。谈到夫妻相处与经营家庭之道,陈云英总结了三条个人经验,即宽容、珍惜以及表达爱。

    陈云英回忆起她随林毅夫初到华盛顿工作时的情景,林毅夫六月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与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刚到任就着手处理世界粮食危机以及可能面临的通货膨胀危机。谁知前脚还没忙完,八月一过,就爆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美国所有金融业的危机一波接一波,一浪比一浪高,整个世界经济学界兵荒马乱,毅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是十分巨大的。”那段期间,林毅夫很少在夜里12点以前回家,对此,陈云英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宽容,从来不抱怨,更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配合林毅夫,与他共渡难关。“我一人身兼六职,妻子、保姆、司机、听众、秘书,还有陪着林老师散步的‘小狗’。”陈云英笑着说。特殊时期如此,平淡日子里也要学会包容对方,“谁都会有烦有累的时候,不要太追究谁对谁错,给对方一个冷静的空间。”

    陈云英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很在意家。男人要顾家,女人为爱付出,但也不能把自己丢掉。夫妻双方都要珍视所拥有的幸福。管理好后院,才能为事业奋斗,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我会跟先生相互鼓励,要珍惜自己的幸福,不要贪得。”

    在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维护温馨的家庭氛围方面,陈云英可谓是颇有经验。她的一大法宝就是保持一颗爱的心,不管有多忙多累,都要表达对家人的关心与感情,“就算工作回家后,累得要趴下了,都要用最后一分钟的时间,对他们微笑。”林毅夫与陈云英的家庭是一个忙碌的家庭,一家四口因各自的工作并不能经常在一起,除了电话短信联系之外,陈云英会坚持给孩子们写信,她把这叫做“妈妈的日志与回忆”。“日志会告诉他们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现在很平安;回忆是与他们分享他们小时候做过的事情,我不希望因为时空的隔绝而使我的孩子们跟我产生距离。”林家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谁,每次出差回来之前,都要提前通知家人,并约好时间家人团聚。“我们全家人喜欢躺在一张大床上聊天”,谈起自己的家庭,陈云英脸上洋溢出了抑制不住的幸福。

    我与毅夫的回乡之路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曾经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如今读起来,竟和林毅夫与陈云英的经历如此神似。

    众所周知,林毅夫是台湾宜兰县人,曾在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因对祖国大陆充满向往之情,于1979年从金门岛游到大陆,之后一直未能回到台湾。夫妻二人还是多年之后在美国“破镜重圆”,所以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阻断夫妻二人许多个年头。(梦薇 周玲)
1 2下一页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