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49530
学海无涯“问”作舟

     古人云:“于无疑处有疑方进矣。”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都是闪着智慧的火花。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以说质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

    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平时能说会道的学生在学习上质疑问难的却不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我一般会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并把问题写在预习本上。我曾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过这样的统计:(1)照搬课后问题和作业本练习的占52.7%。(2)有疑而问的占9.5%,无疑而问或为问而问的占30.5%。(3) 离开课本,不着边际的占7.3%。不难看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多么有限。因此,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习惯呢?

    一、鼓励学生敢问

    现在的不少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疑难问题也不敢问,有的认为请教别人是不光彩的事,怕老师、同学瞧不起;有的认为老师说的,教材统编的应该都是对的……为此,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偶尔“制造”一些小错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并勇敢提出,使他们不迷信于老师,能培养他们从小敢于提问题的习惯。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故意把音节qǔ写成qǚ,善于观察的小朋友就会发现问题,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此时,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青春期健康》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