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艺术的怀旧与展望
人类的怀旧情结由来已久,并不是21世纪的新事物。从艺术创作和理论探讨的意义上,它也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近年关于青春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故事纷纷陷入怀旧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斩断了过去,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指向未来——这应该说是一种新现象。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书中对怀旧做了类型学的研究,把怀旧分成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两类,但又坦言这两个并不是绝对的类型,而是“给予怀想以性状与意义的倾向和方式”。她认为,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也可能是前瞻性的。也就是说,怀旧可能面向过去,也可能面向未来,甚至指向未来。就以现今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电影艺术为例,如果说《一九四二》的怀旧是倾向于反思型,那么《致青春》的怀旧则是采取了修复型怀旧的言说姿态,以及反思型怀旧的个人陈述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从个人角度讲述一代人的青春故事。这种混杂的结果,我们看到尽管道具、服装和背景曾经一度是青春的,演员却是一以贯之的,他们没有青春的面孔和青春的心,身材自然也没有变形,以至于角色的形象在本质上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也就是说,他们在cosplay自己的青春,一种假扮的青春。影片呈现了“无处不在”的“外在的青春”,而“内在的青春”却“无处在”。
《致青春》的全名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将”就是青春会在未来逝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