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75296
“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2019年第6期
    

    他一生实践“勤、俭、诚、朴”,一套西装一穿便是50年,坚持不买新衣,却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为了感念他倾囊办教育的善举,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甚至将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英国女皇亲自在白金汉宫授予其勋章;数十所大学院校授予其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他是声明远扬的慈善家,更是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

    商界传奇捐资助教

    60岁以前的田家炳,是商界的传奇。

    田家炳,1919年生于广东大埔。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虽将田家炳视如掌珠,但从不溺爱。然而不到16岁时,父亲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田家炳瘦小的肩膀上,他不得不辍学。
, http://www.100md.com
    田家炳先生故居拱辰楼

    田家炳开始远赴越南谋生,当时的越南还处在法国殖民统治下,华人地位卑下,他被黑社会恐吓过,也被殖民政府敲诈过。可这些都没有折断他的梦想与事业。也许是他天生有着经商的头脑,也许是他执着不放弃的精神,他奇迹般地在两年内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

    可是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不久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田家炳受到战争的波及,失去了自己的产业,为了生存,他只好辗转来到印尼。尼采说:“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只会让你更强大。”田家炳就是这样一个坚强而敏锐的人,他很快发现,印尼的特产——橡胶中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于是他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后来又转型做塑料薄膜厂,事业很快就得以恢复。可在他心里,祖国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年輕时的田家炳
, http://www.100md.com
    1958年,他毅然举家迁回香港,并认真考察当地情况,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他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然而那段旅居国外的经历,对田家炳的影响很大。他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他说:“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以及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于是,曾经的商界富豪走向了捐资助学之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成为职业慈善家。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90%。

    慈善家对儿女言传身教
, http://www.100md.com
    身为九名子女的父亲,田家炳坚信严慈兼备才是王道,“言传不如身教”,他用一生实践“勤、俭、诚、朴”,将美德传承到下一代。

    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过80岁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也坚决不摆酒,不办席。田家炳长子田庆先表示,父亲在60年代购入两套西装,一穿便是50年,即使西装已变成“鸳鸯色”仍坚持不买新衣,在他言传身教下,全家都十分“悭家”。

    九兄弟姊妹自小习惯节俭,妹妹穿姐姐的旧衣,弟弟穿哥哥的旧衣,玩具更是梦想才有的东西。四子田荣先称,每次吃饭,看到桌上剩下饭菜,必定要“扫清光”,“我自小浸淫在父亲的古训中,不自觉养成了习惯,每次看见桌上有剩菜,就觉得碍眼,禁不住又多捡两箸,怕过分暴殄要折福。”
, 百拇医药
    除了节俭,田家炳亦十分守时。长子田庆先跟随父亲工作多年,从未见过他迟到,“他永远有早到没有迟到,每次跟他工作都好担心,因为迟到会被他埋怨。”他坦言,压力一定有,但同时督促自己要养成守时的习惯。

    田家炳认为,做人最根本的就要讲一个“诚”字。一切出自真诚,要做到心中有“诚”,口心一致,将心比心,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管跟谁交往,也不管你与他有没有利益往来,都要始终以诚相待。只有“诚”才能助你事业长久,只有“诚”才能让你赢得越来越多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也只有“诚”才能化解一切矛盾,帮你渡过难关。

    在三女儿田淑莲眼中,爸爸还总是有求必应。学校师姐要做毕业话剧,田家炳义不容辞地借出家中家具充当道具,哪怕一家人几天无家具用;高中同学的哥哥没有足够的经费去美国读书,田老二话不说立刻借钱;她的外国朋友来港旅游,田家炳亲自做导游,又提供房间让朋友居住,待子女的朋友如自己的朋友。田家炳的一举一动,都让子女动容及尊敬。

    为了教育卖屋助学

    几十年捐助教育事业,让田家炳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事业,他“卖屋助学”“贷款捐校”,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 http://www.100md.com(云兮)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