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将标本用1%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成4μm厚的薄片,HE染色,高倍光镜观察,采用SP染色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检显示肿块可移动,边界清晰,质稍偏硬,与皮肤无粘连,并且腋下淋巴结均未及肿大;肉眼观察: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PASH)标本均呈结节状,10例无包膜,2例有包膜;镜检观察:存在乳腺小叶结构,乳腺间质为大量胶原纤维,裂隙内无红细胞,裂隙间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无明显的核异型;Vimentin以及CD34呈阳性,CK、SMA、CD31呈阴性。 结论:PASH 是一种乳腺良性间质增生性病变,在病理学上容易与纤维腺瘤、高度分化血管肉瘤混淆,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切除彻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51-01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 )于1986年由Vuitch 等[1]首先报道的一种乳腺良性间质增生性病变,临床中比较少见。由于在临床病理组织学上易与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相互混淆,所以引起病理学研究者的重视。观察我院诊治的12例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整理资料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例PASH标本均选自我院于2010年至2013年病理科外检标本。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5-50岁,平均年龄为(36.4±2.5)岁。包块位于左侧乳腺4例,右侧乳腺3例,双侧乳腺5例,临床上均表现为进行性增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家庭心理医生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