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继发性肾脏疾病 > 糖尿病肾病
编号:12802179
糖尿病肾病治疗进展及发展方向(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1期
     虽然中药治疗在改善症状,降低尿Pr,保肾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9]。首先,大多数的中医药研究大多采用天然药物,但其化学成分复杂,各成分间存协同或拮抗等作用,作用机制不明确,其次中医药研究多属于临床观察,且样本量不足,难以有力证明其结论,再次,在中医药疗效评定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今后要灵活运用中医药低毒性,稳效性,低反应性等特点,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10 基因治疗

    近年来基因治疗已经在临床多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于DN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的遗传因素,因此国内外肾病研究人员在积极研究DN的基因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对蛋白聚糖基因转染以及利用TGF-β1反义基因可以抑制DM的进展,降低DN尿蛋白等。但由于会引起肾脏其他病多发症的发生[10],因此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不可否认基因治疗对于DN来说有着关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Matsui T, Yamagishi S, Takeuchi M, et al. Irbesartan inhibits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GE)-induced proximal tubular cell injury in vitro by suppressing receptor for AGEs (RAGE) expression[J] . Pharmacol Res, 2010; 6(1) : 34-39

    [2] Jardine MJ, Hata J, Woodward M, et al. Prediction of kidney-relate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2012; 60(5) : 770-778

    [3] 李泽宇, 刘 栋, 袁文明, 等.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 2014, 17(20) : 2325-2328

    [4] 李海珍, 醛糖还原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J] . 医学综述, 2011, 17(8) : 1190-1192

    [5] Rebelink TJ, de Boer HC, van ZonneveldAJ. Endothelial activation and circulatingmarkers of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 kidneydisease[J] . Nat Rev Nephrol, 2010; 6 (7) : 404-414

    [6] 柯箫韵, 王庆志. 心理治疗对 2 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2,28(1) : 54-56

    [7] 袁移安, 陈智龙, 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医疗观察[J] . 山东医药, 2007;47(22) : 78-79

    [8] 陈潮. 益气温阳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60例疗效观察[J] . 新中医, 2008, 40(5) : 21-22

    [9] 周兆熊.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3例临床观察[J] . 中医药报道, 2010, 16(6) : 37-38

    [10] 李泽宇, 刘 栋, 袁文明, 等.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 2014, 17(20) : 2325-2328, http://www.100md.com(曹耀辰 金华)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继发性肾脏疾病 >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