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
编号:12797811
论胃癌研究及诊治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48-01

    引言: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致死率为第二位[1]。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行性胃癌两种,由于胃癌的临床表现较为模糊,多数患者的胃癌呈现为进行性疾病。胃癌的高发生率包括东亚、南美洲和东欧国家,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台湾地区的发生率尤其偏高。而胃癌患者的5年平均存活率仅为22%,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低于5%[2]。因此,胃癌的诊断及治疗研究仍属于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

    1.胃癌病因研究进展

    1.1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多指H.pylori感染,H.pylori相关致病因子包括外膜蛋白、空泡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外膜蛋白被识别种类超过32种,与胃癌显著相关的外膜蛋白有AplAB、OipA、SabA等类型,外膜蛋白主要与幽门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3]。空泡毒素主要通过空泡毒素蛋白自由基vac基因编码使患者形成胃上皮细胞空泡,引起细胞死亡,其中以s1/m1基因型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阳性菌株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多个研究表明空泡毒素阳性菌株感染患者的胃癌发病率高于未感染患者[4-5]。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引起的胃癌的主要机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通过Ⅳ型转运进入细胞质,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

    1.2胃癌肝细胞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多个研究证据显示肿瘤的本质为肝细胞疾病,在国外某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系产生的球状克隆种植入老鼠皮下后,老鼠数月后形成胃癌移植瘤,表明胃癌细胞存在肿瘤肝细胞[5]。在识别胃癌肝细胞方面,可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进行鉴定,其中体内实验为鉴定肿瘤肝细胞的金标准。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可发现CD44、CD24为肝细胞的标记物,由于不具有特异性,增加进一步研究胃癌肝细胞的难度。但是,随着对胃癌肝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胃癌肝细胞将成为诊治胃癌的新途径。

    1.3基因因素

    近年来,多个研究显示胃癌发病与基因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基因引起胃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基因参与H.pylori感染后的炎症反应、眼膜保护和对氧化损伤的DNA保护[6]。基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主要与调控异常和基因多态性有关,调控异常是指基因异常表达,多由基因突变或异常甲基化引起,如三叶肽因子2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导致三叶肽因子2表达下降。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于白介素及炎症因子TNF内,近年来许多研究都有报道白介素引起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影响研究,如白介素-1-β首次被报道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密切,另外,白介素-6、白介素-10和白介素-16的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研究也逐渐增多。

    2.胃癌筛查和诊断研究进展

    日本作为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日本在胃癌筛查领域有许多研究成果。有日本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显示,血清PG与H.pylori抗体联合可作为胃癌初步筛选,确定高危人群后通过内镜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G与H.pylori抗体联筛选的早期胃癌诊断率高达78%[7]。另有某胃癌筛选的大样本研究显示[8],血清PG联合造影的筛查率仅为0.28%,高于造影单独筛选的筛查率,并且胃癌患者多为早期胃癌。受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影响,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于10%。另外,由于内镜技术不断发展,胃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方面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常见胃癌内镜诊断技术有传统内镜技术和新内镜技术,如荧光成像、共聚焦显微镜内经、放大窄带成像技术等的应用都显著提高了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对进一步认识胃癌病变及活检提供了指导。

    3.胃癌治疗进展

    3.1内镜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两种主要方式,内镜下病变整体切除率高达90%以上,内镜治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内镜治疗后复发方面,日本某大样本研究现实,患者术后32个月以内的复发率仅为1%。另外,随着ESD术的成熟及广泛开展,日本胃癌学会将细化内镜治疗,并根据溃疡情况、淋巴管情况以及血管浸润情况、病变大小情况,将内镜治疗扩展为三类(患者均为分化良好且病变低于2cm的非溃疡型早期胃癌)。

    3.2药物治疗进展

    化疗药物治疗作为主要辅助治疗手段,许多亚洲国家的研究人员倾向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切除术治疗受使用S-1单药化疗。S-1是由日本研发的口服氟脲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替加氟、CDHP、OXO,S-1的有效率高于其它化疗药物。国外某项针对S-1的疗效研究发现,S-1单药辅助化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其它多项研究结果也验证S-1单药化疗的疗效。另外,我国应用S-1辅助化疗的效果也较好。

    除S-1外,胃癌分子靶向治疗也逐渐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曲妥珠单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被推荐于临床靶向治疗药物。针对曲妥珠单抗的国际研究结果宣称,曲妥珠单抗联合5-Fu以及联合他滨+CDDP治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期高于单纯化疗患者的生存期,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6%。该研究成果成为靶向治疗的重大突破,为资料胃癌开辟了新的途径。除曲妥珠单抗之外,其他靶向药物也处于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埃罗替尼、吉非替尼、舒尼替尼、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虽然许多靶向治疗药物处于研究阶段,单靶向治疗将成为胃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4.结语

    虽然胃癌研究获得了许多进展,但是胃癌仍是专科医生的重大挑战,尤其在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上,为改善胃癌治疗打下基础。鉴于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我国早期胃癌普查可借助内镜筛查技术,使用其它筛查技术时应注意敏感性和特异性造成的地区及种族筛查结果差异。或者多个筛查方式结合,如内镜检查与血清检查结合,提高筛查效果。在治疗上,可采用内镜剥离术,其复发率更低,对器官的保护性更强,长期预后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季加孚. 我国胃癌防治研究三十年回顾[J]. 中国肿瘤临床,2013,05(22):1345-1351.

    [2] 张元清,舒鹏. 运用健脾法治疗胃癌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02):69-71.

    [3] 孟祥彩.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16(07):59-60.

    [4] 院存珍,樊晨. 胃癌外科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4(01):111-116.

    [5] 张方信,王彬彬,武承凤,郑晓凤,马强. 胃癌自噬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2(01):51-57.

    [6] 王璟,韩晓鹏,李洪涛,于建平,刘宏斌. 环氧合酶-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6(02):384-387.

    [7] 李龙,毛伟征. 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J].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4,05(02):63-67.

    [8] 朱益平,盛莉莉,王潞.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 肿瘤,2015,17(01):111-118., http://www.100md.com(冉丽丹)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