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型肝炎药物
第1页 |
参见附件(147KB,2页)。
中图分类号:R978.7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6-0071-02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100万[1],2004年全球HBV慢性感染者达 4 亿[2] ,我国有1. 2亿HBV携带者。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3]。乙肝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有许多抗HBV新药用于临床。现对抗HBV药物作一介绍。
1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乙肝最有效的药物。IFN 5~10个百万单位,每周皮下注射3次,疗程4~6个月,可使30%~40%的患者表面抗原转阴。最近一项对15个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4],使用IFN组HBsAg转阴率比不使用IFN组(对照组)高6%,HBeAg转阴率高21%,HBV-DNA阴转率高20%。并且发现,大剂量IFN比小剂量有效,但副作用也增加;治疗6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女性疗效比男性好;我国患者的有效率比国外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聚乙二醇侧链可抑制蛋白酶迅速降解,起到延效作用,无需频繁注射,每周只用药1次,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单用IFN 1 年后,15 %以上的患者会出现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耐药性毒株[3]。近年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IFN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
2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
核苷与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泛昔洛韦(Famcictovir,PCV)、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5]、恩替卡韦(Entecavir)和无环鸟苷(Acyclovir)、利巴韦林(Ribavirin)、阿糖腺苷(Ara-A)和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等抗病毒类药[6]。它们可抑制HBV-DNA逆转录酶活性,从而抑制HBV DNA复制,达到破坏病毒的作用。学者们对以LAM[7]为代表的一类药物进行了研究,亚洲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乙肝患者接受LAM治疗24个月后,HBeAg转阴率可达27%,36个月后为40%。几乎与美国同步,1998年底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LAM 用于临床。国内一项对LAM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表明,LAM可有效抑制乙肝患者HBV的复制,使大多数病例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治疗52周后HBV-DNA转阴率为71%,HBeAg的转阴率为10.4%。最近报道,已有2种新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衍生物N-壬基-脱氧野尻霉素(DNJ)和N-壬基-脱氧半乳糖野尻霉素(DGJ)问世。
3联合用药
比较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单独治疗乙肝的效果,联合用药[8]是较为现实的临床治疗方法。在近期的研究中,用干扰素(10个百万单位)每周3次,共16周,加LAM每日100 mg 24周,总有效率达29%,而单用一种药的有效率为18%~19%。与其它抗乙肝药物联用也不失为是有效方法,我国学者使用LAM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乙肝41例,12个月后HBeAg的血清学转阴率为37.9%,单用LAM组则为12.5%。还有学者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双嘧达莫、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6~18个月,结果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4. 4%和66.2%。儿童HBV携带者的疗效更好,12例儿童接受治疗18个月, HBeAg、HBV-DNA全部阴转。另有学者认为,对HBeAg阳性的中国乙肝患者,LAM加PCV联合疗法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LAM。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乙肝患者有效。此研究中24例乙肝患者均为抗HBe、HBV-DNA阳性、ALT升高,且既往用IFN-α治疗无效者;患者每日口服利巴韦林1 000~1 200 mg(按体重计算),每周3 次肌注干扰素500万单位,12个月后结果显示,与血清病毒的基线水平相比,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的血清病毒水平中位数值显著下降(P<0.05)。12个月后,24例患者中8例HBV-DNA被清除,12例(50%)ALT水平恢复正常[9]。
4焦磷酸类似物
膦甲酸钠是最常用的一种焦磷酸类似物。它是特异性DNA聚合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属于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有学者用国产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21例乙肝患者,每天4.8 g,分上下午(间隔6 h)静滴,治疗前后同步检测HBV复制指标。治疗结束后HBeAg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5.2%和33.3%。
5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核酶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是通过在HBV DNA的正反义两链之间形成杂交,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使Pekin鸭DHBV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受到长期抑制。核酶代表抑制病毒复制的另一种分子机制,它们是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催化剂,后者能在特定位点切割RNA。
6免疫调节剂
胸腺素-1可提高内源性IFN α和γ的水平和白介素-2(IL-2)受体的表达能力,增强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增殖和活性。综合4项研究结果,183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36%的患者HBeAg和HBV-DNA转阴,ALT降至正常。相比之下,对照组111例患者仅19%转阴。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品种繁多[3,10],估计国内用于治疗肝炎的药物(包括护肝、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达700余种,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的治疗药物进展比较显著。重症肝炎的病死率在20世纪60~70年代高达80%,在80~90年代已降至40%左右,表明阻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至今尚无一种能根治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物。
近来有些企业对肝炎药物的宣传言过其实。不少专家呼吁媒体宣传不要误导患者。并指出,治疗乙肝的目的不是各种病毒标志物转阴,而是阻止肝炎向慢性化、纤维化发展。目前还没有一种“神药”可以消灭乙肝病毒传播,也没有规定将乙肝病毒标记转阴作为疗效标准。我们认为,乙肝“大三阳”、“小三阳”、“1.5阳”或伴有轻度转氨酶升高以及丙肝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不要盲目相信不实宣传,应注重基础治疗,即适当的休息,保持乐观的情绪,合理的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选择适当的保健食品,这些对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炎慢性化及纤维化有非常好的作用。对于那些较重的肝炎患者,最好能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综上所述,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免疫调节剂及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与核酶等应用或联合(二联、三联等方式)用药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和治疗方案。由于HBV复制具有高速率病毒生成的动力学,病毒 DNA在受感染的肝细胞内存活期相对较长,以及由于导致HBV聚合酶变异而产生耐药等因素,对彻底清除病毒,治愈乙肝阻碍作用很大。但我们相信在医药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彻底征服这种顽症已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Akuta N, Kumada H. Influ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on the response to antiviral therapie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