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04025
脑机对接:凭“思维”支配一切(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刘志学
第1页

    参见附件(709KB,4页)。

     2002年前,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还可以用能够活动的三根手指控制计算机与人沟通,但从2004年开始,他连手指也不能动,只能靠眼球和嘴唇的活动发出信号,与计算机交流。根据他的病情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有朝一日他可能连眼球和嘴唇都动不了了,到那时,如果要与外界交流的话,也许只剩下他能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思维”了,那时的霍金还能通过什么渠道去操纵生活和研究中无法离开的工具?如何与外界交流?

    2006年11月2日,“2006年医疗器械创新设计技术高峰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神经工程研究所的高小榕教授,在会上作了一场令人振奋的、有关“脑机接口”技术的学术报告。高小榕教授在这次报告中向与会者介绍的这项科研成果,将有可能为解决像霍金这样的瘫痪病人仅仅通过大脑的思维和意识,去控制外界物体的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帮助。因为经过六七年的研究,这项技术已经初步解决了瘫痪病人仅仅通过大脑的“思维”去支配并完成类似移动鼠标、点击键盘操作电脑,手机拨号,开、关电器,调换电视频道等这类对于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肢体动作,甚至还可以用“思维活动”去支配两个机器狗进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幻小说中许多“意念移物”、“思维控制”、“隔空取物”等等神奇且距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的镜头,从理论上说,都有可能通过这项学术名称为“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简称:脑机接口技术)”的科研成果,变成现实。

    据一份资料显示:全世界大约有2000万全身瘫痪病人,其中包括1600万脑瘫脑萎缩患者、500万脊索伤者,另有1000万因脑干问题而引起的全瘫患者。高小榕教授介绍,未来三五年内,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医疗器械产品,将会逐渐完善和成熟,并最终应用于医疗实践,造福于千千万万个生活无法自理的瘫痪病人……

    试验成功:全身瘫痪的“电脑迷”能用“思维”控制鼠标

    2001年12月14日,北京博爱医院。一场由清华大学和该院合作进行的、基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脑机接口”技术而推出的“环境控制器”临床应用试验即将进行。接受试验的是来自浙江海关的王博(化名)先生。

    据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脑机接口”技术课题组负责人高上凯教授介绍:脑机接口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