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兆:谋划“乡医”时代(1)
第1页 |
参见附件(1508KB,3页)。
农民看病难,这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正如一枚急促闪烁的红灯,时时在警醒着人们。
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走上行程,尽管,“农村医保”业已拉开帷幕,但看病难仍然是困扰我国8亿农民的心头大“病”。
根本原因是什么?农村“缺医”。
另一个事实是,在我们国家,医疗卫生领域绝无人才短缺之象,诸多有着医技理论、受过专业教育的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正茫然不知去处。一方面,他们在医疗体制外徘徊;另一方面,农民望眼欲穿,如何缓解这种断层之痛?
在医疗卫生领域跋涉了30年的河南专家刘宏兆,在全国首次提出“乡医”理论,这无疑是从根本上疗治农村看病难的一个“良方”。
8亿农民正期盼着。
“乡医”学说
2007年1月23日下午,河南省卫生监督所。
刘宏兆正坐在他不太宽敞的办公室里,思索着一个足以惠及8亿农民的大事情。
刘宏兆在全国首次提出“乡医”构想,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这不是字面意思上乡村医生的简称,而是在国家现有医疗政策体制之外、介于国家执业医师和村医之间、又一个医技群体的代名词。
刘宏兆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尽快建立新的医疗体系,逐步推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一是应积极推行《中西医乡(镇)医制度》,发展和继承中医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农村中西医类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乡(镇)医职业制度》,放宽渠道,让按现行人才政策尚未及时取得国家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医护专业类中专以上人员,经培训,颁发乡镇医师执业证书和乡镇护士执业证书,使其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区域内按规定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和相关政策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医生及护理人员从业必须首先取得医师、护士职业资格,否则,均视为非法行医。这个专业人才的准入政策,把人才的遴选标准不分城乡差异统统设置在了同一个门槛上。于是,这个领域中的很多人士为了能够行医不得不为国家医师执业证书拼搏。然而,想获得这个执业证书又谈何容易?那么,取得了执业证书之后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工资待遇的薄弱,促使这一部分人员理所当然地流向城市。执业证书成了农村医疗人才流失的“通行证”。
另一个状况是,仅以河南为例,每年从医学类本科、大专院校走出的医学类毕业生有6800多人,中专生有1.7万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国家医师执业证书,这些由国家投入巨资培养出来的专业学子被体制堵在了门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