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3期
编号:11480616
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董万森
第1页

    参见附件(27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 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 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 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脑复苏;Glasgow-Pittsberg昏迷评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43-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复苏后严重的脑功能损伤和尽快恢复脑功能,促进意识的清醒,仍然是各个医学专科极为关注的问题。北京市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通过对传统的心脑肺复苏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其与程序化心脑肺复苏方法作对比分析,来了解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复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治疗组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脑复苏病人,共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77±14.19)岁。

    1.1.2对照组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脑复苏病人。共4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83±14.66)岁。

    1.2方法

    1.2.1 治疗组给予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前期:①院前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查V3R,V4R,V5R,V7,V8,V9;②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备好面罩和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气囊等辅助呼吸用具。③建立静脉通道;做好环甲膜穿刺准备,做好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内注射抢救药物的准备。④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血压、瞳孔、呼吸节律和精神、神志的变化;重视右心梗死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及时发现漏诊的右心梗死。心肺脑复苏期:①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