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第1页 |
参见附件(299KB,2页)。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不足;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13-02
进入21世纪以来,SARS、禽流感等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这些事件的爆发,一方面反映出人类正面临着新的公共卫生挑战,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进行深入的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关系到全民的健康和改革开放的大业。
1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不足
公共卫生是提高全民体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体系是由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与立法体系、公共卫生财政预算与支出体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差异明显。因此,也就形成了“贫与病”的恶性循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软肋”。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存在结构性失衡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需要政府必要的卫生投入。我国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4%~0.5%之间,且呈下降趋势。我国的卫生弹性系数(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从1991-2004年14年间只有0.96%,慢于GDP的增长。其具体表现在:
(1)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在卫生医疗总费用的构成中,政府投入的比例由1990年的25.1%降至2003年的17%,个人医疗支出由36%上升到56%。个人医疗费用总支出同期增长了12.8倍,政府投入只增长了5倍。
(2)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据卫生部调查统计,医疗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2004年每千人口医生数,农村只有0.85人,仅为城市居民的1/3,还有10%的农村没有医疗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医疗费水平均很低。
(3)卫生医疗保障缺失。调查显示,目前50%以上的城市人口和87%的农村人口缺少医疗保障。城乡低收入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41%,应就诊而未就诊采取自我医疗的比例,城市占47%,农村占31%。贫困地区未就诊与未住院比例高达70%~90%。
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低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不仅降低了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水平,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了评估排序,中国居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排序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