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478986
中国与跨国药企关于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方面的比较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于 芳 申俊龙
第1页

    参见附件(317KB,2页)。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及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提出应从政府和本土药企两个层面出发,积极构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关键词]研发中心;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9-02

    近年来,越来越多跨国药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对我国医药产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完善管理机制,利用跨国药企的投资,积极发展国内医药产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型管理调控体系。下面就中国与跨国药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情况行比较分析。

    1 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

    1.1 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能力弱

    2004年和2005年我国高科技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和1.5%,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研发的投入强度更低。而国外著名药企,研发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额的10%~15%。可见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比过低。

    2004年中国医药企业的专利申请数1 696项,占全部行业的4%,发明专利数1 018,占全部行业的7%。我国医药制造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此之少,这说明我们研发及创新水平的低下。

    1.2 高科技人才瓶颈

    2004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73 37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4%;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47 430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4.6%;2004年,医药制造业的全时当量研发人员21 527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为16 632人,占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的77%,占科技活动人员的22.7%。可见,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中中高级人才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发达国家的药企中研发活动人员占到企业从业人员的30%左右,而我国的该项指标还不到7%,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严重不足。

    1.3 缺乏创新激励机制

    目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药企中,科研人员主要从事的是技术改造工作,由于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还存在科研人才向经营领域分流的现象,使精心培养的科研人员未能成为新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