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3期
编号:11513380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5日 徐 蓓 王 蓓 李 慧
第1页

    参见附件(17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79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入院后体温、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纤维蛋白原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感染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感染、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17-02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发病6 h~1周,由于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的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步或阶梯式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其发病率占脑梗死患者的30%左右,致残率和病死率较一般脑梗死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本文对我科3年来收治的79例诊断明确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感染等临床各项相关指标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进展性脑梗死组: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科住院79例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经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5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随机抽取同期69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4.7岁。两组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并排除脑出血,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栓塞的患者除外。

    1.2方法

    观察项目:①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评分;②入院后48 h内最高体温测量,检测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记录患者既往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TIA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两组均数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组中,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下降、发热及白细胞增多、血糖、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