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139例临床治疗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37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对比,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的天数均较对照组为优,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说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结论:先用红霉素控制体温后再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061-02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国内资料统计其占10%~30%,国外文献报道更高[2-3]。既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红霉素,但具有疗程长,胃肠道反应重等缺点。因此,现对我院儿科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1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39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64例;年龄7个月~13岁,平均6.1岁,其中<1岁2例,2~5岁58例,6~12岁79例;病情1周以内81例,1周~1个月58例;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MP-IgM 4倍增高或降低,血支原体抗体滴度1∶32以上,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肺部X线有影像学改变,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4]。排除各种临床合并症和其他病菌引起的肺部疾患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中,男36例,女34例,1岁以下2例,2~7岁29例,8~14岁39例;对照组69例中,男37例,女32例;1~7岁28例,8~14岁4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39例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持续剧烈咳嗽。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WBC正常46例,WBC增高(>10×109/L)89例,低于正常值者(4.0×109/L)4例;血清MP-IgM检测和胸部X线照片检查。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血清MP-IgM检查首次阳性96例,第2次复查阳性者31例,第3次复查阳性者10例。2006~2007年5月,观察41例患儿用药前采用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进行咽拭子培养,24 h判断结果为100%。
1.3 治疗方法
开始两组均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确诊支原体感染后,治疗组静滴红霉素20~25 mg/(kg·d),热退后即予阿奇霉素静滴,10 mg/(kg·d),1 次/d,连用5~7 d,症状控制后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1 次/d,连用3 d,停药4 d,疗程14~21 d; 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奇霉素给药治疗,即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1 次/d,连用5~7 d,症状控制后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重症患者辅以短疗程使用地塞米松。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均正常,辅助检查在2周内血象胸片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基本缓解,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病情好转,但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未完全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治愈+显效)明显大于对照组(χ2=5.72,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发热与咳嗽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72,P<0.05)。治疗组肺部炎症吸收和好转时间与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5,P<0.01),见表2。
两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对比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的天数均较对照组为优,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说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
2.3 不良反应
主要有用药后恶心、腹痛、腹胀、厌食、皮疹、静脉炎等症状。139例患儿中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均能缓解,无需停药。全部病例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作用。
3 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分析,现将有关研究资料分析如下: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认为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至今为止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大小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具有高度多形性。在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此结构为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宿主细胞的结合位点,在此部位有一个对胰酶敏感的膜表面蛋白质,即P1蛋白。该蛋白具有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对黏附和致病具重要作用。这种微生物无细胞壁,其体内含有DNA和RNA,因此,仅能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无效。
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因此,临床上应尽早诊断,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疑似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的患者均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由于血清MP-IgM在感染后第3天可升高,1周左右可查出,1个月左右达高峰。因此,对于首次阴性的患儿,仍须行第2次甚至第3次复查;对于高度怀疑此病的患者,在首次或第2次检查血清MP-IgM阴性者,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时,应试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以争取治疗时间。我院2006年起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能较快确定患儿病原体,以确保诊疗方案的正确、及时地调整。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碱性抗生素,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阻止蛋白质合成,达到抑菌浓度。因其能维持血清高浓度,所以能较好地控制临床上发热等症状。故临床上怀疑有支原体炎症、出现高热等症状时,应该首先静滴红霉素。但红霉素会影响胃肠道功能,用药时间长或量大会损伤肝功能,副作用较大。而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且由于阿奇霉素在红霉素环9A位上插入甲基取代氮,阻断体内脱水途径,使之化学稳定性增强,化学结构较红霉素更稳定,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好,并迅速分布于组织,在呼吸道的组织内浓度约为同期血药质量浓度的50倍,当血药质量浓度降低时,组织器官中药物释放出来,使血液及作用部位的药物质量浓度能够在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其半衰期为35~48 h。根据这些药物动力学特性,采取阿奇霉素静脉给药1次/d的给药方案,即可产生明显临床疗效,又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6]。所以先用红霉素控制支原体血症,再用阿奇霉素治疗肺部炎症最合理,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避免了单用红霉素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损害的危险。
本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以,先用红霉素控制支原体炎症,再用阿奇霉素治疗肺部炎症最合理,可达到最大药效。另外,应用阿奇霉素的过程中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仅出现较轻的胃肠道反应。统计发现,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有效率,所以先用红霉素再用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第四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儿科学杂志,1999,33(3):168.
[2]Ouchi K.The role atypical:mycop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the 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 in childhood[J].Jpn J Antibiot,2000,53(Suppl B):13-21.
[3]Principi N, Esposito S.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caus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paediatric patients[J].Curr Opin Infect Dis,2002,15:295-300
[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78-679.
[6]张国成,陈彩平,成胜权,等.静脉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57-358.
(收稿日期:2007-11-0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