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598599
婴幼儿急疹12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0期
     [关键词] 婴幼儿急疹;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41-01

    婴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常见的小儿出疹性疾病,又称婴儿玫瑰疹。患儿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以颈部和躯干部多见,一天内就可出齐,次日消退,常高热3~5 d,热退疹出是其典型的特点。本病早期因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率,现对我院2004~2007年儿科诊断的120例婴幼儿急疹患儿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患儿68例,女患儿52例。5个月~1岁的患儿有96例,占80%;1~2岁的患儿20例,占16.7%;2~3岁的患儿4例,占3.3%。病程2~5 d。
, http://www.100md.com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现象,大多数呈骤起高热,体温最高41℃,最低为37℃,热型不规则。

    1.2.2出疹全部病例均有出疹。出现于热退后0.5 d出疹的为81例,占67.5%;热退后1 d出疹的为15例,占12.5%;热退后2 d出疹为10例,占8.3%;热退过程中出疹者14例,占11.7%,皮疹多见于躯干、面颈部,少见于四肢,皮疹呈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无瘙痒,1~2 d皮疹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出疹时部分患儿有烦躁不安,哭闹现象。

    1.2.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79例,占65.8%,多见于耳后或枕骨下淋巴结,如黄豆粒大小,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34.2%。

    1.2.4咽部充血咽部轻度充血60例,占50%;咽部明显充血27例,占22.5%;咽部后壁滤泡增生13例,占10.8%,咽峡部及软腭上可见少量斑丘疹者20例,占16.7%。
, 百拇医药
    1.2.5伴随症状有咳嗽、流涕、腹泻、呕吐、恶心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者7例,惊厥者3例,但愈后未见神经系统遗留病症,精神状态亦未见异常。

    1.3实验室检查

    发热当日或者次日行血常规检查,发病24 h内白细胞>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45例;发病24~48 h内白细胞(10~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者28例;发病72 h内白细胞总体水平低于10×109/L,其中68例白细胞低于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112例;惊厥3例患儿做脑电图检查正常。

    1.4 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5 d,热退疹出为诊断依据可诊断为婴幼儿急疹。本病因临床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容易和其他出疹性疾病相混淆,现鉴别如下: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密切接触患儿的小儿发病率可达95%。麻疹的好发年龄为1~5岁,典型麻疹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症、口颊黏膜科氏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为特征。此病要加强护理,必须请医生诊治。②风疹。5岁以内小儿发病率最高,但1岁以下婴儿则不感染,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通常于发热后第一、第二天出现淡红色疹点,细小稀疏,指压退色,微痒,疹子于病后第三四天消退,无色素沉着,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特有的症状。此病常不需特殊治疗。③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6个月以下的婴儿很少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起病急,发热高,有严重的咽喉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皮疹于起病24 h内出现,颜色鲜红,疹子细小,如鸡皮样,密集。小儿急疹除需与发疹性疾病鉴别外,还需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枢感染等疾病相鉴别。
, http://www.100md.com
    1.5 误诊情况

    来我院问诊的患儿出疹前误诊12例,误诊为胃肠炎者6例,呼吸道感染者5例。

    1.6 治疗

    应用清开灵注射液1 ml/(kg·d),利巴韦林注射液15 mg/(kg·d)加入糖盐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症治疗,有电解质紊乱者调节电解质,防止并发症。早期白细胞升高者用抗生素给予治疗。

    2 结果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不留有后遗症。我院来诊患儿愈后均无其他后遗症。

    3讨论

    1986年,Yamanishi等人报道HHV-6是婴幼儿急疹的病原,Takahashi等人检测配对的婴儿及其母体血清,发现母体抗体可传给胎儿,新生儿有母体抗体保护,其滴度随时间下降,3~5个月有较高的抗体,几乎1岁以上儿童均有针对此病毒的抗体, 因此本病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传播途径为母亲的唾液而不是母乳。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及春夏交替之间,为散发,一般没有流行性。通过本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加深了临床医师对婴幼儿急疹发病季节、年龄、临床特征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诊断该病的敏感性,使该疾病能够早期诊断,避免误诊,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及其他医疗资源的浪费。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Yamanishi K,Okuno T,Shirakik,et al.Identific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b as a casual agent for exanthem subi-tum[J].Lancet,1988,1:1065-1067.

    [2]Pruksananonda P,Hall CB,Insel RA,et a1.Primary human herpes vivus 6 infection in young children[J].New Engl J Med,1992,326:1445-1450.

    [3]杨锡强,易著文,沈晓明,等. 儿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7-12-13), 百拇医药(张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