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痛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1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痹痛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人分为痹痛方治疗组和风湿骨痛胶囊对照组各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优于对照组68%(P<0.05);治疗组治疗减少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痹痛方;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9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其他器官或组织[1]。针对RA,笔者导师金实教授根据活动期病人“寒湿阻络”的病机特点,确立了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的治疗大法,制定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本文拟观察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和对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痹痛方治疗RA活动期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50例,均选自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病房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2005年10月~2007年5月就诊的RA活动期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包括: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2]: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周;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皮下结节;手X线片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不超过5%)。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即确诊为RA。
1.2.2 RA活动期诊断标准[3]包括:①晨僵时间至少1 h;②5个以上关节压痛;③3个以上关节肿胀;④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疼痛;⑤ESR或CRP高于正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