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2期
编号:11669408
椎管内肿瘤78例诊治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5日 李 楠 张建党 王昆鹏 刘建生
第1页

    参见附件(2925KB,4页)。

     3.1.2影像学检查脊柱平片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这是因为只有当椎管内肿瘤引起椎骨及椎间孔改变、或者肿瘤钙化时才能在平片上显示。MRI问世前,椎管内肿瘤的诊断首选脊髓造影术,此检查的目的是确定肿瘤的存在、位置与范围、同脊髓的关系及肿瘤的性质,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造影显示:髓内肿瘤可见脊髓增粗,部分或完全梗阻,造影剂从两侧分流成梭形或呈杯口状;髓外硬膜内肿瘤常导致完全梗阻,可见造影剂呈光滑锐利的偏心杯口状充盈缺损;髓外硬膜外肿瘤可见蛛网膜下腔渐渐变狭小,碘柱阻断处可呈束状。CT扫描,特别是作为首项影像学检查时,需根据临床体征定位确定,有可能因定位不准而错过肿瘤部位,本组50例行CT扫描中发现病变38例(76%),有24%的漏诊或误诊,且定性困难。MRI对于椎管内肿瘤有很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它不仅能显示肿瘤的形态,而且能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移位、受压或肿胀的征象,对于病变的来源、部位和范围也能显示清楚[5]。自我院引进1.5T核磁共振以后,MRI扫描已成椎管内肿瘤首选和常规检查,本组63例行MRI扫描,均发现病变,其中45例(71.4%)做到术前准确定性诊断。单纯的脊髓肿胀增粗伴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可能同时伴有上下方脊髓空洞,提示肿瘤位于髓内,本组病例髓内肿瘤为7例(9%),与Hufana V等[2]报道发病率10%相近,比John Gilroy等报道的17%的发病率低,可能系髓内肿瘤手术风险大,预后不佳,一部分患者被建议去上级医院就治;髓内肿瘤在MRI平扫图像上长T1和长T2信号,无特征性,但Gd—DTPA增强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囊变几率高,多伴脊髓空洞形成;星形细胞瘤采用Gd—DTPA增强时,见病灶范围较广泛,边界不清,多中度强化或无强化,且强化时间较晚,囊变或空洞少见,部分分化较好的星形细胞瘤不发生强化;而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增强见典型的大囊小结节改变。脊髓向一侧移位,伴病灶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提示肿瘤位于髓外硬脊膜内,常见为神经鞘瘤及脊膜瘤,Gd—DTPA增强后均表现为显著强化,但神经鞘瘤表现为明显长T2信号,且多数伴发囊变,而脊膜瘤多呈等或稍长T2信号;脊髓较大范围轻度移位伴病灶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变窄,提示肿瘤位于硬脊膜外,以转移瘤最为常见,MRI改变无特征性,目的是显示病变的部位、数目及侵犯范围,其定性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少部分蛛网膜囊肿出现在硬脊膜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2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