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研究进展(1)
[摘要]综述国内外对颈椎病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加强颈椎病病理基础及防治新技术的研究,突出中医药特色,整合优化治疗方案,促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各种技术,是今后颈椎病临床研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颈椎病;现代研究;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026-03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外伤劳损或先天骨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及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屈颈机遇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等,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已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专家预测,本世纪初至中期的未来50年内,该病将成为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发病率上升至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之上。因此,加强颈椎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 百拇医药
1颈椎病发病因素的研究
1.1颈椎间盘退变因素
1.1.1年龄目前一致认为颈椎病是中年人以上的一种多发病,40~60岁为高发年龄[1]。颈椎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青年颈椎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急聚、颈痛剧烈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颈椎发育因素、损伤及感染是主要病因,而颈椎退行性病变并不明显。
1.1.2性别更多学者的调查显示,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
1.1.3地理环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等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常年在矿井、野外、纺织等风寒湿较重的环境中,患病率上升。
1.1.4生活饮食习惯高枕睡眠5年以上,颈椎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顶重物的朝鲜族妇女颈椎病发病率高4倍。缺铁性贫血是危险因素,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3]。
, 百拇医药
1.1.5个体差异及遗传颈椎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与颈部长短、粗细、身体高矮无关[4]。
1.2软组织慢性劳损因素
研究显示,颈部软组织病变不但贯穿颈椎病发病始终,而且是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
1.2.1职业 Jackson通过对8 000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指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好发颈椎病[5]。长期低头工作被公认为是引起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最直接的病因。低头伏案致颈肌痉挛,久之颈肌力减弱,动力平衡被破坏并影响静力平衡[6]。
1.2.2全身及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加之不合适的坐椅、起动等导致动物肌组织及椎间盘缺氧、氧硫转运障碍,乳酸浓度升高,提示振动与椎间盘退变、颈肌劳损有因果关系[7]。这类工作环境的人员有煤矿电钻工人、油锯工人、大型汽车司机等。颈部反复轻度扭挫伤、头颈受到撞击,自幼体弱,突然做超重或过伸过屈头颈动作,均可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
, http://www.100md.com
1.3颈、咽喉部炎症感染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咽喉炎症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致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充血松驰,可发生骨质脱钙,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可发生错位[8]。颈椎和咽喉解剖位置彼此密切相邻,咽喉部炎症沿淋巴、血管扩展到颈部关节中,导致炎症充血,颈肌痉挛,继之关节脱钙,韧带松弛,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尤其青年期颈椎病[9]。较重的咽喉炎,咽喉不适治愈后,随之颈椎病症状也相应改善,说明两者有一定的联系。Mendel等[10]进一步证实颈椎间盘有神经纤维和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存在。咽喉部感染可刺激肌肉及椎间盘,最终导致颈椎病。
1.4头颈外伤因素
Jackson[11]报告在8 000例颈椎病中,外伤(多属车祸)占90%。Irvine则指出在31~35岁年龄组受外伤因素影响较明显,而40岁以后因外伤因素所致颈椎病多被老年退变优势所掩盖。赵定麟、曹英山、吴毅文的调查均显示,颈椎病患病率外伤者比无颈部外伤者高。可见外伤既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又是加速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1.5先后天畸形因素
潘之清[12]分析了64例各类颈椎先天性畸形,其中5例颈椎病隐裂在25~58岁时发生颈椎病,5例颈椎椎体融合及4例颅底凹陷症均合并颈椎病,50例颈肋、第7颈椎横突肥大患者中,42例合并颈椎病,并认为是因平衡失调及运动点移动所致。党耕町[13]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颈椎病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
1.6疾病相关性及发病诱因
周明志认为颈肩周围软组织损伤与颈椎病有极密切关系。日本学者认为肩周炎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130例肩关节周围炎中同时发生颈椎病107例,约占89.2%。突触通过脊髓前角支配肌肉,使肩胛骨周围诸肌收缩、痉挛终致肩凝。Holt发现,在有坐骨神经病的下腰痛病人中,50%在6年内会发生颈肩痛症状。国内苗磬华等对2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1~20年随访观察,发现41例出现颈椎病变,其中35例为颈椎病,6例为颈椎间盘突出。轻微扭挫伤、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工作生活中不良姿势、办公桌高低不适宜、单肩背重物、某些特殊体位的重力劳动或激烈的体育运动相互撞击、感受寒凉、内分泌失调并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脊柱失稳加剧,颈椎小关节错位等,均为发病诱因。
, http://www.100md.com
2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2.1颈脊柱引起动静力学平衡失调
国内外学者运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推测等手段,对颈椎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普遍认为是由于退变或损伤,导致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出现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而引发颈椎病症状。颈椎主要的功能是承载头颅重量和维持头颅平衡,并适应感觉器官的刺激反应,完成较敏锐灵活的活动性。而实现这些功能是通过颈椎体及各联接结构复杂而严密的组织活动调节来完成。就是说“活动”是实现功能的关键,若失去“活动”,则其“动”的力学平衡就会失调。脊柱的刚度强度异常,内源和外源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则颈椎的压缩、牵拉、扭转、剪切等载荷出现变化,导致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而引起颈椎病。临床几乎所有颈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活动功能障碍。治疗后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度也随之趋于正常。若颈部活动恢复不明显则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失动”引起的动静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的关键发病机制[14]。
, http://www.100md.com
2.2半脱位学说
半脱位学说的研究是颈椎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医学研究证实,颈椎关节间普遍存在着半脱位。引起半脱位的原因主要是脊柱创伤、脊柱附属软组织损伤、椎旁组织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及其毒素感染、体位性应力异常、椎间盘退变、侵蚀性关节炎和先天性病变或缺损等。颈椎间盘退变体位异常和颈椎关节病变常可促发颈椎关节半脱位的发生,而这类病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当高,从而也支持有关半脱位的假说[15]。
2.3神经受压假说
半脱位时的颈椎移位可使椎间孔变小,造成从大脑到组织细胞或从组织细胞向大脑传导的神经脉冲发生障碍以及神经活动的不平衡。
2.4脊髓受压假说
要重视半脱位后对上颈段受压的病理机制。Palmer BJ系统地阐述了治疗上颈段半脱位的调整手法。他推测C1发生轻微半脱位时,就有可能撞击或压迫脑干或上颈段的脊髓,影响脊髓和脑神经向身体各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并有可能影响脑干内重要神经中枢的功能。
, 百拇医药(孙肖雷)
[关键词]颈椎病;现代研究;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026-03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外伤劳损或先天骨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及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屈颈机遇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等,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已成为影响青、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专家预测,本世纪初至中期的未来50年内,该病将成为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发病率上升至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之上。因此,加强颈椎病防治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 百拇医药
1颈椎病发病因素的研究
1.1颈椎间盘退变因素
1.1.1年龄目前一致认为颈椎病是中年人以上的一种多发病,40~60岁为高发年龄[1]。颈椎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青年颈椎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急聚、颈痛剧烈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颈椎发育因素、损伤及感染是主要病因,而颈椎退行性病变并不明显。
1.1.2性别更多学者的调查显示,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2]。
1.1.3地理环境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等恶劣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常年在矿井、野外、纺织等风寒湿较重的环境中,患病率上升。
1.1.4生活饮食习惯高枕睡眠5年以上,颈椎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顶重物的朝鲜族妇女颈椎病发病率高4倍。缺铁性贫血是危险因素,应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3]。
, 百拇医药
1.1.5个体差异及遗传颈椎病可能与遗传有关。与颈部长短、粗细、身体高矮无关[4]。
1.2软组织慢性劳损因素
研究显示,颈部软组织病变不但贯穿颈椎病发病始终,而且是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
1.2.1职业 Jackson通过对8 000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指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人群好发颈椎病[5]。长期低头工作被公认为是引起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最直接的病因。低头伏案致颈肌痉挛,久之颈肌力减弱,动力平衡被破坏并影响静力平衡[6]。
1.2.2全身及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加之不合适的坐椅、起动等导致动物肌组织及椎间盘缺氧、氧硫转运障碍,乳酸浓度升高,提示振动与椎间盘退变、颈肌劳损有因果关系[7]。这类工作环境的人员有煤矿电钻工人、油锯工人、大型汽车司机等。颈部反复轻度扭挫伤、头颈受到撞击,自幼体弱,突然做超重或过伸过屈头颈动作,均可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
, http://www.100md.com
1.3颈、咽喉部炎症感染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咽喉炎症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致关节及其周围韧带充血松驰,可发生骨质脱钙,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损害,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可发生错位[8]。颈椎和咽喉解剖位置彼此密切相邻,咽喉部炎症沿淋巴、血管扩展到颈部关节中,导致炎症充血,颈肌痉挛,继之关节脱钙,韧带松弛,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尤其青年期颈椎病[9]。较重的咽喉炎,咽喉不适治愈后,随之颈椎病症状也相应改善,说明两者有一定的联系。Mendel等[10]进一步证实颈椎间盘有神经纤维和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存在。咽喉部感染可刺激肌肉及椎间盘,最终导致颈椎病。
1.4头颈外伤因素
Jackson[11]报告在8 000例颈椎病中,外伤(多属车祸)占90%。Irvine则指出在31~35岁年龄组受外伤因素影响较明显,而40岁以后因外伤因素所致颈椎病多被老年退变优势所掩盖。赵定麟、曹英山、吴毅文的调查均显示,颈椎病患病率外伤者比无颈部外伤者高。可见外伤既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又是加速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1.5先后天畸形因素
潘之清[12]分析了64例各类颈椎先天性畸形,其中5例颈椎病隐裂在25~58岁时发生颈椎病,5例颈椎椎体融合及4例颅底凹陷症均合并颈椎病,50例颈肋、第7颈椎横突肥大患者中,42例合并颈椎病,并认为是因平衡失调及运动点移动所致。党耕町[13]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是颈椎病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
1.6疾病相关性及发病诱因
周明志认为颈肩周围软组织损伤与颈椎病有极密切关系。日本学者认为肩周炎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130例肩关节周围炎中同时发生颈椎病107例,约占89.2%。突触通过脊髓前角支配肌肉,使肩胛骨周围诸肌收缩、痉挛终致肩凝。Holt发现,在有坐骨神经病的下腰痛病人中,50%在6年内会发生颈肩痛症状。国内苗磬华等对2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1~20年随访观察,发现41例出现颈椎病变,其中35例为颈椎病,6例为颈椎间盘突出。轻微扭挫伤、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工作生活中不良姿势、办公桌高低不适宜、单肩背重物、某些特殊体位的重力劳动或激烈的体育运动相互撞击、感受寒凉、内分泌失调并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脊柱失稳加剧,颈椎小关节错位等,均为发病诱因。
, http://www.100md.com
2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2.1颈脊柱引起动静力学平衡失调
国内外学者运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推测等手段,对颈椎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普遍认为是由于退变或损伤,导致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出现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而引发颈椎病症状。颈椎主要的功能是承载头颅重量和维持头颅平衡,并适应感觉器官的刺激反应,完成较敏锐灵活的活动性。而实现这些功能是通过颈椎体及各联接结构复杂而严密的组织活动调节来完成。就是说“活动”是实现功能的关键,若失去“活动”,则其“动”的力学平衡就会失调。脊柱的刚度强度异常,内源和外源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则颈椎的压缩、牵拉、扭转、剪切等载荷出现变化,导致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而引起颈椎病。临床几乎所有颈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活动功能障碍。治疗后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度也随之趋于正常。若颈部活动恢复不明显则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失动”引起的动静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的关键发病机制[14]。
, http://www.100md.com
2.2半脱位学说
半脱位学说的研究是颈椎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医学研究证实,颈椎关节间普遍存在着半脱位。引起半脱位的原因主要是脊柱创伤、脊柱附属软组织损伤、椎旁组织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及其毒素感染、体位性应力异常、椎间盘退变、侵蚀性关节炎和先天性病变或缺损等。颈椎间盘退变体位异常和颈椎关节病变常可促发颈椎关节半脱位的发生,而这类病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当高,从而也支持有关半脱位的假说[15]。
2.3神经受压假说
半脱位时的颈椎移位可使椎间孔变小,造成从大脑到组织细胞或从组织细胞向大脑传导的神经脉冲发生障碍以及神经活动的不平衡。
2.4脊髓受压假说
要重视半脱位后对上颈段受压的病理机制。Palmer BJ系统地阐述了治疗上颈段半脱位的调整手法。他推测C1发生轻微半脱位时,就有可能撞击或压迫脑干或上颈段的脊髓,影响脊髓和脑神经向身体各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并有可能影响脑干内重要神经中枢的功能。
, 百拇医药(孙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