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4期
编号:11686691
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看中医存废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24期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来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unction failure, CRF)的不同证型进行客观化研究已日趋深化,许多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多学科、多系统、全方位的探讨CRF各证型的客观化指标,最终有可能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9-12]。

    中医辨证与西医学的结合,使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虽然目前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西医学必将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2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的促进

    中医学所说的“证”,其内涵和实质,应当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中医对证的认识起源于临床实践中,证是中医理论中用于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单元,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证候实质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的主要领域,证候实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并以此为中介物,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

    不同的证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如肝郁脾虚证、肝血瘀阻证、肝阴不足证,病位都在肝,但肝郁脾虚、血瘀、阴虚决定了截然不同的证候特征。

    现代中医对证的实质进行探讨,如肝郁脾虚证,患者发生了四项主要变化: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血浆NA、肾上腺素(adnephrin, AD)含量减低;②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 cGMP)比值下降;③血黏度升高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