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1720681
P波离散度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宋卫东 陈廷春
第1页

    参见附件(116KB,1页)。

     [关键词] P波离散度;扩张型心肌病;房颤

    [中图分类号] R540.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018-01

    心房颤动是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为20%~25%。心房颤动可以增加患者心衰死亡率,脑栓塞的发生率,因而,探寻预测发生房颤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有研究[1]表明,P波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预测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探讨P波离散度是否能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40例DCM患者心电图证实有阵发性房颤(A组);42例DCM患者没有房颤(B组)。所有病例检查当天为窦性心率,均经详细寻问病史、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排除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甲亢性心脏病等。

    1.2方法

    受检者取平卧位,心电图走纸速度50 mm/s,标准电压2 mv/cm,选择12导联中最长的P波时限为最长心房传导时间(Pmax),最短的P波时限为最短心房传导时间(Pmin),P波离散度(Pd)=Pmax-Pmin,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大小。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年龄、心率、病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

    两组年龄、心率、病程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的比较

    房颤组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左房内径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两组心电图各参数对房颤的预测价值比较

    Pmax和Pd及对心房颤动的预测,Pmax≥120 ms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不如Pd≥40 ms及Pmax≥120 ms+Pd≥40 ms高,而且阳性预测值也明显低于后两者,三指标Pmax≥120 ms+Pd≥40 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见表3。

    3讨论

    心房颤动是DCM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同时也是预示着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一定的变化。DCM可引起心室扩张,左心室舒张末压增加,左心房压力增加,引起心房扩大和纤维化,导致心房内传导各向异性增加,有房内和房间传导障碍,而心房的结构和电活动异常在促发房性折返中起重要的作用。促发房颤的因素之一是心房传导障碍,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和不一致,故在心房各部位间电活动差异增大时,P波离散度增加,容易引起心房电活动的折返形成而导致心房颤动。

    本文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P波的Pmax、Pd明显长于B组,尤其是后者,其Pd≥40 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