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175
血管性抑郁症5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王喜顺
第1页

    参见附件(55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发生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将我院2003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58例血管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导致抑郁症发生率高,氟西汀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抑郁症;氟西汀;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49.1+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3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也在不断增多。脑梗死脑出血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由此产生的心理精神情绪障碍,更是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有的甚至自杀,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1]。本文对血管性抑郁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血管性抑郁症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8例均来源于2003年3月~2007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且符合血管性抑郁症诊断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38~72岁,平均(61.5±4.22)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5个月。

    1.2入组标准

    包括:①符合CCMD-2-R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抑郁症首次发作时即存在脑血管病的证据;③年龄在75岁以下。排除有下述情况的患者:①药物过敏史;②意识障碍,言语障碍;③有精神病家族史;④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所有病例经CT或MRI证实,脑出血19例,脑梗死35例,有4例高血压患者无脑部器质性改变(曾有过一次性脑缺血发作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烦躁、睡眠障碍,缺乏自主性和兴趣感,疲劳、焦虑、躯体不适、食欲下降。

    1.3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61.5±4.2)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8~71岁,平均(61.5±4.1)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使用氟西汀(商品名开克,常州第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口服,每日1次,同时给予活血化瘀常规治疗。高血压患者合用尼莫地平40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活血化瘀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4疗效评定

    治愈:抑郁症主要症状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躯体不适和生理功能障碍全部消失,心情愉快无痛苦感。显效:上述主要症状中至少两项以上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两组比较,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活动过分低落为特征的精神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患者逐渐增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1%~2%,已与发达国家的统计结果接近。而临床内科医生往往对此认识不足,把很多抑郁症患者误诊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美国神经衰弱的概念已消失,其中90%以上被归为抑郁症,美国在我国湖南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患者,93%符合临床抑郁症诊断标准。某些症状并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正确的治疗,以致产生严重的后果。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与血管因素有关的抑郁症则称为血管性抑郁症[2]。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在30%~50%[3],且大部分为轻至中度抑郁。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相关因素也很复杂。通常认为是脑血管病变侵害了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层通路,破坏了调节情绪的回路,使脑内神经递质含量降低,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家庭的亲密、和谐,社会的支持,个人的神经素质,合并疾病种类都与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转归有密切的关系。脑梗死脑出血后患者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爱,家庭支持程度的高低可影响其康复,而康复程度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生率。同样,脑卒中患者患病后与社会交往减少,患者自我感觉对社会贡献不大,极易产生自卑,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及时正确地发现和处理脑卒中后患者的情感障碍是患者康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进行脑血管病治疗同时予以针对抑郁症的干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氟西汀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和血小板部位的强力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神经元从突触间隙中摄取5-HT,增加间隙中可供实际利用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情感状态,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治疗血管性抑郁症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方法。

    总之,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血管性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合并症,临床内科医生(不仅仅是精神科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提示我们,抑郁反应将会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社会回归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和处理脑卒中后患者的情感障碍是脑血管病患者康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