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134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马淑媛 沈培花
第1页

    参见附件(37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制剂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NS)250 ml中静脉滴注,qd,14 d;对照组55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NS 250 ml中静脉滴注,qd,14 d。其余常规治疗相同。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和70.9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有效。

    [关键词] 舒血宁;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52-02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患病年龄逐渐减轻,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舒血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银杏叶提取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3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3岁;腔隙性脑梗死18例,单灶性脑梗死21例,多发性脑梗死16例;并发高血压29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9岁;腔隙性脑梗死17例,单灶性脑梗死26例,多发性脑梗死12例;并发高血压28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3例。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脱水、抗血小板聚集,应用神经保护剂、改善循环等治疗,并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做相应的常规治疗,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组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NS 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NS 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14 d后评定疗效。

    1.3疗效标准

    按照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卧床病例、病残5级以上。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见表3。

    2.4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复查,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梗死区脑供血受阻,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三磷酸腺苷(ATP)生产减少,损伤脑细胞,导致脑水肿。脑组织缺血后因侧支循环的开放或血管再通,自由基生成过多而损伤脑细胞,这使缺血所引起的脑水肿持续加重,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3]。

    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主要含有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A,具有多种药理作用[4-6],前者是极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后者为一种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剂,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微血栓形成,并对抗PAF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对抗脑血管的损害作用,从而改善脑循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