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727930
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5日 郑曙光
第1页

    参见附件(102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63例,仪器组56例,药物组口服西替利嗪1片。仪器组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药物组痊愈19例(30.16%),显效28例(44.44%),良效14例(22.22%),有效率为96.83%,仪器组痊愈9例(16.07%),显效30例(53.57%),良效6例(10.71%),有效率为(80.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西替利嗪

    [中图分类号] R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a)-052-02

    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119例,比较应用药物治疗和仪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及可能影响到治疗过程的疾病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例诊断标准: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或6周以上[1]。入组119例,其中,男75例,年龄25~51岁;女44例,年龄18~63岁;病程2个月~3年。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63例,仪器组56例,两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基本匹配。

    1.2方法

    药物组每日口服西替利嗪(商品名:赛特赞,印度太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 mg)1片。仪器组采用德国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治疗,每周治疗1~2次。治疗12周观察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良效,无效计。痊愈为瘙痒、风团完全消失。显效为瘙痒明显减轻,风团消退达80%以上。良效为瘙痒有所减轻,风团消退50%~80%。无效为瘙痒改善不明显,风团消退不足50%。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良效率[2]。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12周,药物组有效率与仪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12周疗效观察[n(%)]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心脏疾患。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且较难找到,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后可复发,其发病机制多为免疫性的,也可以是非免疫性的,免疫性荨麻疹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引起,其抗体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当再次接触抗原后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有组胺及其他药理活性物质自肥大细胞释出而引起风团。非免疫性荨麻疹多是由于某些物质直接刺激肥大细胞使之释放炎症介质或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障碍而引起。其他影响因素如饮酒、发热、受冷、运动、情绪紧张也能加剧荨麻疹的形成,这是由于上述因素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所致[3]。

    慢性荨麻疹治疗上主要应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包括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根据化学结构、起效速度、药动学特性、对H1受体的选择性和镇静作用的有无,分为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和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即传统抗组胺药已经应用50多年,其具有许多副作用,最突出的是镇静作用,其次是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咳嗽、恶心、呕吐等。这严重地限制了其应用。一线抗组胺药物盐酸西替利嗪为高效、高选择性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药物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的H1受体结合而拮抗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并可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的积聚和功能,抑制变应原诱导的嗜酸粒细胞的游走和趋化。其抗过敏、抗炎作用强,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药物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仪器组,说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在抗组胺、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的同时,针对过敏原脱敏治疗,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的优点。

    虽然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副作用较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明显减少,程度减轻,但是部分患者在应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如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口干、恶心、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时常加用H2受体拮抗剂、中药,有人认为各种抗组胺药可如此合用:两种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和第二代均为H1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第二代在早上用,第一代晚上用;两种第二代联合应用;多塞平和第一代或第二代合用;一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同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合用[4,5]。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硫酸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氨苯砜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可以短期使用,并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必要时可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免疫增强剂具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同时可抑制变态反应,临床上出现不少报道应用H1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薄芝等治疗慢性荨麻疹,结果显示疗效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2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