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762511
住院部西药房退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5日 吴 琦
第1页

    参见附件(982KB,2页)。

     [摘要] 目的:为减少退药、促进合理用药及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连续三年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三年来退方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而退方原因有结构性的变化,2005年退方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更改治疗方案、患者拒用;2007年则转变为更改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转院。结论:药房退药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的医疗状况及住院部工作变化,仍需采取一定措施减少退药、提高工作效率及规范医疗行为。

    [关键词] 退药;合理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24-02

    住院部西药房在我院的医疗行为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西药房的药品应用及退药情况能够大致反映住院部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合理性及其动态变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部西药房共计退方2 024张,本文旨在对近三年来我院西药房退药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规范医疗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工作效率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分别收集、统计我院住院部西药房2005年1月~2008年1月三年内临床科室的退药申请单,对退药原因、退药人次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将退药单中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计算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并进行排序,以期提高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工作效率。

    2 结果

    2.1 2005~2007年住院部西药房退药数量构成情况

    2005~2007年共计退药3 542次,其中,2005年退药614次,2006年退药654次,2007年退药756次。退药前三位原因:2005年是药物不良反应、更改治疗方案及患者拒用;2006年是药物不良反应、更改治疗方案及患者转院;2007年是更改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转院。退药主要原因发生了一定变化(表1)。

    2.2 2005~2007年住院部西药房退药类别构成情况

    2005~2007年,退药数量呈逐年小幅增长,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物退药数量三年来一直居于首位,同退药数量呈现同步增长,麻醉药及其辅助药退药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治疗用药特点及药品监管的效果(表2)。

    3 讨论

    药品作为医疗行为的媒介物,是体现医疗行为的载体,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是否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尽管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中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就不得退换。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病情变化,经济能力及医生用药习惯等原因,退药不可避免,这给临床医师、护士、药房药师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如果其中任何环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及家属对临床医疗行为发生质疑,诱发医疗纠纷。

    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药品发放及退药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临床医疗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医疗行为、用药规范的动态变化。从本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05~2007年,药房的退药数量小幅增加,没有发生明显的突然增长,但是退药原因排序有了一定改变,药物不良反应三年来一直位于前列,是住院部西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说明目前药物的使用上,医务人员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使用过程中,常过量用药、错误搭配而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每月因不良反应退药的处方都在30张以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合理用药的审核,也是药房主要工作之一[2],这样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工作量。更改治疗方案在2005年排在退要原因的第二位,2007年增至第一位,而且上升的幅度较大,一方面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医生治疗疾病疗效不佳时更换治疗方案周期变短,也可能与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目前的医疗环境有关,一旦治疗过程不顺利,不能达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期望效果时,患者及家属常常要求更改治疗方案,造成医生被动地更换药品;再者,住院部医生很少有开1 d用量的处方,多数处方为3~7 d的用量[3],一旦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时,退方就在所难免;同时,提示可能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生开具长期大处方的情况有所增加。2005年,因药品价格问题引发的患者拒绝用药而退药的情况位于第三位,而2007年变为第七位,而且百分比下降明显,这与社会统筹保障制度的完善不无关系,随着医保制度和合作医疗的普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遵循的用药原则更符合病情,而不是仅针对患者的经济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而患者出院及患者转院导致的医疗行为终止带来的退药问题有小幅上升,从侧面反映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判断及进展没有足够的预见性,也可能与开具长期大处方有关。

    从表2可以看出,三年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类药品一直是退药的主要品种,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住院患者的病情特点有关,住院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而纠正电解质失衡往往需要较长周期,准确用量难以估计,容易造成退药。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一直是药房退药的次要类别,而且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院毒麻药品应用越来越规范,管理和监督力度大,成效明显,也符合毒麻药品的监管原则。药房无药时更换用药品种问题一直是退药的次要原因,并且近年呈下降趋势,与我院药房的管理有直接关系,药房进行及时的信息分析和库存管理,发现药品储备不足时及时补充,从而减少了因无药换用其他替代药物的情况,药房补充药品后遏制了发生退药、换药的弊端,减轻了药房的工作量,也促进了临床医生治疗行为及用药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疗过程中,退药行为不可避免,但有很多环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比如出院退药、因药品价格引起的退药等,这要求临床医生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尽量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退药事件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