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1779519
灭丘合剂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5日 宋 平 史 萍
第1页

    参见附件(556KB,1页)。

     [摘要] 目的:总结中药制剂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门诊病例1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制剂(灭丘合剂),对照组患者口服四环素,患者每周复诊1次,观察并记录皮损变化,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字2=18.38,P<0.01)。结论:中药治疗痤疮疗效肯定,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易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灭丘合剂;痤疮;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58.73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150-01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影响美观,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尽人意,笔者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中药制剂灭丘合剂治疗中度寻常痤疮1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8~24岁,病程2个月~3年;皮损发于面部52例,发于面部下颌及前胸、后背者24例。对照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18~40岁,病程1个月~3年,皮损发于面部49例,发于面部下颌及前胸后背21例。入选标准:根据Pillshury分类法,选择中度面部寻常痤疮患者,皮损表现为散在或多发黑头粉刺及散在炎症性皮损,浅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逐渐增多。排除标准: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继发性痤疮(职业性、药物性痤疮)、有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药物选择

    处方:蜜枇杷叶150 g,丹参150 g,黄芩75 g,夏枯草125 g,野菊花75 g,白芷75 g,浙贝母75 g,牡蛎 100 g,黄连 50 g,白花蛇舌草 150 g,桑白皮 75 g,白及 50 g,甘草 50 g。

    1.3制剂方法

    取处方中药材筛选、洁净,加入药材3倍量水浸泡2 h,煎煮2次,第1次2 h,过滤,滤液备用。第2次加入药材2倍量水煎煮1 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不低于1.03(500 ℃)。加入苯甲酸钠5 g,搅拌使溶解,煮沸,静置12 h,取上清液分装即可。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灭丘合剂(院内自制药物)30 ml,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对照组口服四环素0.25 g每日4次,嘱患者忌辛辣油腻饮食。患者每周复诊1次,观察并记录皮损变化及服药后反应。4周判定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血、尿常规及肝功能。

    1.5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消退大于90%;显效为皮损消退大于70%,进步为皮损消退大于30%;无效为皮损消退小于30%或无变化;有效为痊愈加显效。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40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20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字2=18.38,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2例肠道反应,改饭后服药症状消失,治疗组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未见异常。

    3讨论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积毛囊皮脂腺单元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的发生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角化过度、微生物作用有关[3],其治疗环节在于纠正毛囊角化异常,保持皮脂排除通畅;降低皮脂腺的功能活动,减少皮脂分泌;减少毛囊内菌群尤其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细胞外致炎物质的产生[2]。对于痤疮的抗炎治疗,目前依然是四环素类药物为临床首选,近年来维A酸类药物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但此类药物影响骨生长及胎儿孕育,并有口干、皮肤干燥、胃肠反应等副作用,且价格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所以笔者试图在中医中药方面寻求治疗痤疮的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3]。灭丘合剂中炙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清肺经之风热,泻上焦之火;野菊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夏枯草、白及、贝母、生牡蛎消痛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夏枯草、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芩中的黄芩苷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影响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起抗炎、抗过敏作用,对痤疮杆菌介导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5],丹参中的丹参酮对革兰阳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亦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白芷可抗皮肤真菌。甘草具有调节内分泌、抗雄性激素作用;白花蛇舌草也能减少雄性激素的分泌,这些研究为此方提供了药理学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5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