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诊断结肠憩室病68例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220KB,2页)。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结肠憩室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在伴有肠道症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我科2003~2007年内镜下诊断的结肠憩室病6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结肠憩室病患者中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占60.3%,且年龄越大,伴发憩室出血的几率越大。憩室以左半结肠多见,尤以乙状结肠居多。结论:当临床上出现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消化道出血、急腹症时,应及时作肠镜检查,以除外结肠憩室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关键词] 憩室病;内镜;结肠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c)-143-02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黏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存在时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近年来我国结肠憩室病患者日渐增多,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尤其是在伴有肠道症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收集我科2003~2007年内镜下诊断的结肠憩室病6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内镜下诊断结肠憩室病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15~82岁,平均53.2岁;其中>60岁者41例,占60.3%;憩室发生于右半结肠23例,横结肠6例,左半结肠33例,全结肠憩室6例;憩室<1.5 cm 51例,1.5~2.5 cm 17例;单发性憩室50例,多发性憩室18例。
于结肠镜常规检查中发现,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突然大出血是主要症状,尚可并发憩室炎、脓肿、穿孔、内瘘及肠梗阻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来就诊的。
2 结果
2.1 年龄与结肠憩室检出率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占60.3%,4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说明憩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见表1。
表1 68例结肠憩室的年龄分布
2.2 结肠憩室部位
本组资料说明左半结肠憩室多见,尤以乙状结肠居多。见表2。
表2 68例结肠憩室的部位分布
2.3 憩室大小及数目
本组病例憩室<1.5 cm 51例,占75.0%;1.5~2.5 cm 17例,占25.0%。其中,单发性憩室50例,占73.5%;多发性憩室18例,占26.5%。本组病例以小憩室与单发性憩室多见。
2.4 结肠憩室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并发憩室炎10例,占14.7%;憩室出血6例,占8.8%。其中5例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说明年龄越大,憩室出血的几率越大。
3 讨论
结肠憩室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较低[1]。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其原因可能与大众饮食结构由高纤维膳食向低纤维膳食改变有关,低纤维饮食在结肠动力、肠内压力、肠壁结构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导致憩室发生[2]。同时老年人肠壁中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组织的增多,致使结肠壁弹性降低,顺应性和调节压力能力下降,易发生憩室[3]。欧美国家憩室主要发病部位在左半结肠,尤其乙状结肠多见[4],这与本组报道的结果相近。而以往国内的报道以及一些亚洲国家的报道均显示结肠憩室好发部位为右半结肠,并推测为种族及遗传因素所致[5-6],笔者认为对我国结肠憩室的好发部位,尚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单纯憩室一般不会产生临床症状。结肠憩室炎主要是由于憩室中的粪便等刺激物引起,出现憩室口黏膜粗大、水肿、充血,继而引起憩室出血、穿孔。临床表现主要为左或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及压痛、腹肌紧张等,症状酷似急腹症或急性阑尾炎。因此,出现类似症状或出现不明原因的炎性肿块,或疑有下腹脏器穿孔的急性腹膜炎时,均应考虑结肠憩室炎的可能。
文献报道,老年人结肠憩室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出血量不多,80%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复发率为20%~25%[6],而本组资料也证实了憩室出血患者以老年人多见,表明随年龄增长,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明显增多,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我国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预计结肠憩室发病率也将会逐年增加,肠镜在结肠憩室诊断中的作用也日渐增强,优势在于:①镜下确诊;②判断憩室有无炎症、出血;③排除其他大肠疾患。因此,当临床上出现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消化道出血、急腹症时,应及时作肠镜检查,以除外结肠憩室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庆荣.临床肛门大肠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71-274.
[2]Simpson J,Scholefield JH, Spiller R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