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1801828
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5日 王奕晖 赵文胜 程康林
第1页

    参见附件(1526KB,2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血糖水平(Glu)、血钾、血肌酐(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羟丁酸等临床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用药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CSⅡ组在血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同CVⅡ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并且3个月后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HbA1c有明显改善。见表2。

    CVⅡ组中的意识障碍者在4 h内恢复正常,CSⅡ组意识障碍者2例均在2 h内意识转清;CVⅡ组酸中毒21例在12 h内有16例pH值及碱过剩(BE)恢复正常,另5例在36 h内恢复正常。CSⅡ组酸中毒18例的pH值及碱过剩(BE)均在12 h内恢复,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CSⅡ组纠酸时间明显少于CVⅡ组。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以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糖尿病教育的深入,典型的DKA明显减少,但糖尿病酮症仍为数不少,若不积极治疗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酸中毒[2]。传统治疗方法是应用大量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连续输注(CVⅡ),易出现低血糖,血糖波动大,剂量也难以控制。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能模拟胰岛素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使胰岛素释放更符合生理性[3],可降低全天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改善了靶器官胰岛受体的敏感性,使得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血糖控制良好,具有更灵活方便的给药方式,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4]。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在各种诱因的情况下发生DKA,起病常较为隐蔽,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治疗中易发生低血糖且发生低血糖时常无症状,难以早期处理,预后不佳,病死率高[5]。随着治疗的良好效益和泵装置的不断改进使得在老年病者中胰岛素泵的应用显著增加[6]。

    本研究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治疗老年糖尿病酮症,结果表明:与CVⅡ比较,CSⅡ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pH值及碱过剩(BE)恢复正常时间及3个月后胰岛素用量、HbA1c均明显优于CVⅡ组,提示CSⅡ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脂肪酸的代谢紊乱,抑制酮体的产生。CSⅡ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表明胰岛素能更稳定地吸收和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可能同CSⅡ的生理性模式泵注胰岛素有关,既可以灵活地调整基础量及餐前量,且使用短效胰岛素,吸收方面更有可预知性,皮下注射也保证了药物吸收的相对恒定,此有助于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7],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此优势对老年患者尤其重要。而3个月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仍明显低于CVⅡ,表明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控制病情后其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这可能与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可通过使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恢复,而在糖尿病早期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的衰竭,从而诱导出长期的血糖控制[8]。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酮症来说,短时间内给予CSⅡ或CVⅡ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而CSⅡ达标更快,对纠正代谢紊乱更有效,同时通过灵活调整各段的基础率从而可保证更为稳定的血糖控制,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对长期的血糖控制也起了积极作用,胰岛素泵为老年糖尿病酮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黄云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J].新医学,2006,37(6):403-404.

    [2]杨建明,邹秀兰,余萍.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3):13-15.

    [3]Weissberg BJ, Antisdel LJ, Seshadri R. Insulin pump therapy: a meta-anaiysis[J].Diabetes Care,2003,26(4):1079-108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