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1818634
自拟救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25日 罗 涛
第1页

    参见附件(126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取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的救心汤。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加重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救心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疗效,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对比,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79-02

    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自拟救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修改的Fralningh诊断标准[1]。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5.14岁,病程1.2~5.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63.84岁,病程1.4~5.7年。两组一般情况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西医规范治疗采用最新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推荐的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即根据病情进行基础治疗,①一般的常规治疗:休息、限盐、吸氧等;②给予利尿(双氢克尿塞25~50 mg或呋塞米20 mg、安体舒通20 mg,每日1~3次,口服);③ACEI(开搏通6.25 mg,从2次/d开始);④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25 mg;从1次/d开始,口服);⑤强心剂(地高辛0.25 mg,l次/d,口服,1周后依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其用量或暂停药)。

    1.2.2后续治疗经第一阶段基础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后,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的救心汤(附子10 g、桂枝20 g、葶苈子40 g、白术20 g、茯苓20 g、人参15 g、黄芪50 g、牡丹皮35 g、丹参20 g、泽泻15 g、生姜10 g等),随症加减:脾虚明显者生黄芪改用炙黄芪等;淤血明显者加三七、益母草等;阳虚及阴者加麦冬、五味子、玉竹等;肺部感染者加鱼腥草、金银花、黄芩等;尿少者加冬瓜皮、车前子等;食欲不振者加砂仁、鸡内金、扁豆等;失眠者加酸枣仁。上述药物加水1 000 ml浸泡1 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 min,过滤,药渣再加水500 ml,煮沸后煎煮30 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1剂/d,分早晚温服。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即行各种理化检查及统计各项疗效指标。

    1.3 疗效判定

    采用Lee氏于1982年根据临床与X线改变制订的计分系统[2]。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5%者。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在50%~75%者。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者。加重:治疗后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

    1.4 统计学处理

    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率的显著性检验用?字2分析。

    2 结果

    心力衰竭计分疗效分析见表1。

    表 1 治疗后心力衰竭积分[n(%)]

    分别进行?字2检验后,观察组显效率和加重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心属阳,以“阳气”为用。五行属性为火,故心阳有温煦、推动作用。它维持整体生命运动,使之生机不息。心之阳气赖肾阳资助,故无论心阳虚日久及肾,还是肾阳不足心失温养,终将表现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之证,如短气乏力,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肾阳亏虚,纳气失司则呼多吸少,气促难续;阳虚则水不得化,可见夜尿较多,白天尿少水肿,甚者水气上逆,凌心射肺,则心悸、怔忡,咳喘倚息不得卧,吐泡沫样痰。由于心肾阴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的病变时,多相互影响。例如:肾的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肾之阳,相须为用,才能使血脉畅通,水液的代谢正常。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多属心肾阳虚的范畴[3]。

    我院自拟的救心汤,方中附子辛、甘、热,入心、肾经,专于补火助阳,其温阳之功,能上助心阳,使心气得养,中温脾阳,以温运水湿,下补肾阳,以化气利水;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既能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又可助阳化气,以利水湿之邪;附、桂合用正合温阳、益气、利水之意,共为君药[4]。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功专泻肺气之实而下气平喘,又能下行利水消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淡渗利水,使水气从小便而出,三者共为臣药。人参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大补元气,助附子回阳救逆、补气固脱、阳气得升,阴寒得祛、元气充足、心气得养、血瘀可祛、水饮得化;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升阳之良药,且有利水消肿之功;牡丹皮辛行而散,入血分,活血化瘀、通经消癥;丹参苦、微温,入心肝经,为有活血祛瘀之功,四者共为佐药。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生姜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以茯苓、白术以利水湿,因此泽泻、生姜共为佐使药。此方五脏并调,以心肾为主;通补兼施,以补益为主。全方药仅数味,但方简力宏,既温阳利水,又化瘀益气,故临床实践获满意疗效。从本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3KB,2页)